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资讯

  但陈晓卿建议把八渡笋的故事剪掉,领导不喜欢灾难。任长箴认为这故事对于整体结构至关重要,坚决不改。“这个都不算灾难,它就是一场干旱而已。我是为了表现主题,自然不是什么时候都给你馈赠的,有时候也会收回他的馈赠。”

  因为所有素材都在任长箴家里的电脑里,陈晓卿无奈之下提出了应对方法,如果不改,第一集只能挪到系列片的后面。“爱放哪集放哪集!”任长箴态度强硬。

  但最后这故事还是被删掉了。在任长箴的讲述里,这情节颇像电影。“陈老师让我交50分钟版本,我以为大家都交50分钟版本呢。其实别的导演只交48分版本。那两分钟的故事就被陈老师亲自删掉了。”

  今年4月份,《舌尖上的中国》被央视送往第65届戛纳电影节参展。公众对电影节的固有印象是为了评价而设,但实际上,电影节也是为各国影片的交易提供了一个国际平台。央视的良苦用心收效显著,《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所有参展纪录片中问询量位居第二的片子。

  央视旗下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负责该片的国内外的发行,公司海外发行部主任张琳表示:“《舌尖上的中国》有信心在发行上创造近年的一个高峰。”央视纪录片频道总监刘文透露,已与德国、韩国、日本、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机构达成销售协议或意向。

  但反观国内,《舌尖上的中国》的走红,更像一场偶然事件。为一部纪录片开首映式,是央视前所未有的举动。但2012年5月10日,《舌尖上的中国》首映式并无引起太多报道,百度新闻搜索,只有寥寥几家媒体提及。

  然而,从5月14日晚10点半在央视一套播出以来,这部片子就成了网络上最热的话题。首轮播出的平均收视率达到0.5%,超过一套之前同时间段电视剧的收视30%。这一切,对于纪录片来说,实属难得。

  很多人是在首播当天,陈晓卿发了一条微博,才注意到有这样一个片子。陈晓卿当时有约16万粉丝,其中不乏意见领袖。微博上的快速传播,和片子本身的口碑效应相结合,让片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网购也间接让这纪录片升温。不少网店卖家乡特产时,已经打着“舌尖”招牌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在第一集介绍了云南诺邓火 腿之后,一个卖诺邓火腿的淘宝店立即产生了33笔订单,其中32笔都是在当晚11点后产生的。淘宝商品热卖的同时,也免费为《舌尖上的中国》做了宣传。

  沈宏非作为该片的总顾问,参与了前期策划讨论和后期文字润色工作,他认为晚上10点30分的首播时间,恰好契合了人们“午夜发吃”的习惯,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