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阿里巴巴一路走来,好几度经营面临风雨飘摇,岌岌可危,都是靠蔡崇信高超的筹资能力,枱面上下运筹帷幄,协助度过难关,才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筹资高手出马低调牵线台湾企业家投资阿里巴巴
把时间拉回到六年前,2007年11月4日晚上,当天中信集团的大家长辜濂松正在台北天母的家中宴客,而主客正是马云和蔡崇信两人。若不是非常重视的客人,辜濂松不会把宴席设在家里。根据与会贵宾转述,当天宾主尽欢,餐桌上,蔡崇信秉持一贯的风格,话不多,多半都是在听,大部分的时间是马云在讲;但宴席上每个人都知道,他和马云近乎是“合伙人”的合作关系,没有他,就没有马云,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隔天,11月5日,本来应该是阿里巴巴要在香港挂牌的日子,但马云硬是为了这趟台湾行,把日子往后挪了一天,挪出的这一天,马云在台湾-中国信托举办的“领袖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说,赢得满堂喝采。
但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一趟台湾行?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实这是一场蔡崇信和马云的“感恩之旅”。因为2004年前后,阿里巴巴曾经有资金周转问题,危急一时,当时蔡崇信以财务长的身分四处奔走找钱,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当然就是他从小长大的台湾。
除了中信辜家,据了解,当时透过蔡崇信的居中牵线,还有富邦蔡家等好几家知名的台湾企业家族,都私人掏钱参与增资。由于阿里巴巴是中国企业,所以这些台湾企业家都希望这笔投资能够“低调处理”,分别透过香港等海外的私人管道投资。因此,2007年阿里巴巴挂牌前,向来重感情、讲义气的马云和蔡崇信,为了答谢当年伸出援手的“救命钱”,宁可将挂牌日期延后一天,也要在阿里巴巴挂牌之前,专程来台道谢。
事实上,蔡崇信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台北街头。中等身材,斯文的外表,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年近五十的他,走在路上还有着几分学生味,在街头擦身而过也不会引起太多注意。即使在难得露脸的公开场合上,也常因站在身形有些特殊的马云后面,所有镁光灯全部聚集在马云一人身上,多半不会注意到蔡崇信,这也是个性非常低调稳重的他最希望的结果。
但无论他再低调、不多话,以阿里巴巴如今对中国,甚至全世界消费市场的影响力,蔡崇信,都是一位外界难以忽视的重要人物。
蔡崇信与马云都是1964年出生,除此之外,两人从家世、学经历到个性,几乎没有一样相同,甚至是南辕北辙。马云开朗活跃,擅长演讲,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而蔡崇信安静低调不多言,人很随和。两人一动一静,一外一内,却是成就今日阿里巴巴庞大帝国的最佳拍档。
在台湾提起蔡崇信,也许企业界认识他的人并不算多,但如果提起他是“常在法律事务所的第二代”,相信许多人都会有印象;因为蔡崇信的父亲蔡中曾、祖父蔡六乘,就是以国际法律事务见长的“常在法律事务所”创办人,早期在台湾律师界,“常在法律事务所”与“理律法律事务所”可说是台湾独占鳌头的两大律师楼,而蔡崇信,从小就在这个充满法学素养的世家长大。
在耶鲁大学完成学业后,蔡崇信便在海外工作,1996年,与台南帮大老、也是南纺创办人吴三连的孙女吴明华结婚,由于蔡中曾的证商人脉广阔,他还是乖乖回台,在晶华酒店办了一场世纪婚礼。
实力雄厚蔡家父子同样出自耶鲁名门
蔡家证商实力深厚,根据“常在”早期的合伙人、现任华通律师事务所所长刘振玮表示,蔡崇信的祖父当年还曾经接受过上海黑帮教父杜月笙的法律咨询,地位可见一斑,来台后,也经常承接行证院等官方大型法律案件的委托;父亲蔡中曾则是台湾取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的第一人,还担任耶鲁大学的校董。后来蔡崇信和父亲一样取得耶鲁法学博士学位,父子同样出自耶鲁名门,曾经是台湾法律界的一则佳话。
但接下来人生的路,父子俩就完全不一样了。“蔡爸爸”个性开朗活跃,还是桥牌好手,在好友口中的蔡中曾是位“天才”,很多新事物一学就上手,因此也把常在律师楼经营得有声有色。当年台湾国际性的司法案件还不多见,“常在”很早就接办这类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