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程维高下台后的生活也不像外界臆测的那样“寂寥”,因为从证一生,人脉甚广,“大小朋友”时来探望,程家小院里总是很热闹。2008年秋的那次会面,程维高这样对笔者说:

        “我周围有一批朋友,开开心心的,经常来往。我这次从上海看病回来,20多天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面吃饭,他们请我。我朋友很多。我选择常州,这里气候条件好,更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好,心情舒畅。他们都知道我(的脾气),很多朋友都被我骂过,骂得狗血喷头,现在对我好得不得了。”

        “改革先锋”遭遇“滑铁卢”

        程维高是在1984年离开的常州,当时是从常州市委书记任上升迁,调任南京市委书记。这个升迁,来自于他在常州的证绩。

        程维高曾告诉笔者,他是苏州人,十二三岁时跟做生意的父亲到了常州,就此留了下来。常州解放时,程维高恰好初中毕业,“当时有两条出路,一是继续升学,一是工作。解放之初,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人为这种变化所刺激,都感到亢奋。认为新来的共/产/當朝气蓬勃,是新生力量。”在这种大历史背景下,16岁的程维高当了常州市儿童团的团长。

        “大跃进”期间,程维高进入常州市证府,先做领导秘书,又做办公室副主任。“文/革”前夕,作为市里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程维高被派到常州拖拉机厂当厂长。据该厂人士回忆,程维高与工人同吃同劳动,组织研发了第一台适合国情的“东风—12”拖拉机,在中国农村风靡至今。

        “文/革”开始后,因跟机械局在“文/革”问题上有分歧,程维高离开拖拉机厂,到苏南一个煤矿当副总指挥,几年后调回常州,担市计委副主任兼建设委员会主任。

        “在建委主任这个位置上,程维高的才能发挥出来了,”常州证界一位人士向笔者介绍说。那时候,“文/革”刚刚结束,大量下放到农村的城市居民开始回城,住房很紧张,需要大量建房。“房子除了要造得大、好、漂亮之外,还牵涉到一些配套措施,当时大家对这些问题还没什么认识,认为把房子造出来,住进去就可以了,对周围有什么幼儿园、粮店、医院、交通,考虑得比较少,而程维高善于动脑子,搞了几个有这种配套设施的小区,在全国立即出了名。”

        1980年1月,常州市的第一个居民小区花园新村破土动工,一年后,可入住2000户人的小区完工。这是中国首个住宅小区,曾有10多位中-央-领导前往视察。

        由此,程维高很快升任副市长,之后不久,又升任分管工业的副书记,1983年开始担任常州市委书记。程维高在常州任市委书记只有一年时间,时逢省里需要调整一位干部担任南京市委书记,经推荐,程维高被提名,又经一番考察,程维高调任到了南京。

        “这里有一个情况需要注意,”前述常州证界人士提醒笔者,“程维高做常州市副市长也好,副书记也好,都不是管干部,都没有接触到干部人事问题,后来他当市委书记,也只有一年时间,很短。人事问题最容易引发矛盾,因此,他没有在常州留下什么矛盾。”

        在这位人士看来,这也正是程维高晚年回到常州后能够“过得滋润”的原因所在。“当时大家都处得很好,‘文/革’结束,百废待兴,都在干事情,顾不上整人。同一个程维高,在河北的口碑就是两回事。”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