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城市核心竞争力和最重要的软实力。拥有“中国第一侨乡”美誉的江门,拥有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侨乡文化特色浓郁,同时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和文化遗产。
近年来,发挥华侨文化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江门正通过多种方式打造特色侨乡文化品牌,进一步擦亮“中国侨都”城市品牌,补齐短板,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熠熠生辉
“江门侨乡的地域特征非常鲜明。”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张国雄认为,江门对侨乡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工作,是站在世界高度来推进的。
走进广东开平碉楼,人们便能看到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的碉楼建筑群镶嵌在绿油油的田野中,仿若绿色绸带上散落的宝石。游人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眼前的美景。
江门的物质文化非常丰富。开平市文广新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仅在开平,碉楼的现存数量就达1833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街道)、200多村(居)委会、900多条自然村。
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过去10年,各级证府投入数千万元,碉楼核心区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好整治改造,旅游服务和配套也日臻完善。2017年,景区提升整治资金达到4500万元。
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五邑银信)也是江门华侨文化的重要体现。“但望他专心学习,将来得以成功回国,最大用之事业也。因我国飞机人才缺乏,故日贼欺我太甚之故,如欲与日贼决一死战救国,除飞机不能成功也。”这是江门五邑华侨关崇初给远在家乡的兄长关崇瑶家书中的一部分内容。这封家书凝聚了华侨爱国爱乡的精神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