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此外,实验室还有作为实验对照的敏感试虫约2000只。“它们最开始由广东省省疾控中心培养,已经繁殖了几十代,从来没有和外界特别是杀虫剂接触过,保持了‘纯正性’和‘敏感性’。”区博文介绍。

  区博文拿出一张白色滤纸,上面有蚊子产下的一小撮黑色的卵。他介绍,蚊子完全发育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蚊”四个阶段,整个过程大概7—14天。

  当卵入水孵化成蚊幼虫后,实验人员每天给每盆幼虫投放约0.1—0.2g的饲料,观察水面是否覆盖大量水膜,如有则及时更换饲养用水,防止发酵产生水膜阻碍幼虫呼吸导致其死亡;蚊幼虫经过4次蜕皮变成蛹;蛹经过1—4天的发育,开始羽化为成蚊。成蚊后,实验人员每天将浸有5%葡萄糖水的棉花放入笼中供蚊子吸取。

  当需要繁殖下一代时,实验人员就会取出新鲜动物血如小白鼠等供成蚊吸食,满足雌蚊吸血才能发育卵巢的需求,帮助雌蚊顺利产卵。“打开蚊笼操作时要眼明手快,防止蚊虫逃逸至外环境。”该实验室的医生黄晓江迅速往笼内放入两块沾有新鲜动物血的棉花,一两秒就娴熟地系紧了蚊笼。

  2 每年要做约200次抗药性实验

  被饲养的蚊子并非一生都“养尊处优”,它们将被用于抗药性实验。

  在实验操作室里,黄晓江在18个白色的搪瓷碗中分别量入200毫升的过夜自来水,分别放入20条活动正常的3龄末至4龄初期幼虫。他拿起微量加样枪,“加药物时不能直接对着蚊幼虫喷。”他边说边娴熟地往搪瓷碗中分梯度准确喷入10—120微升已稀释的被测药剂,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再加入少量幼虫饲料。等到24小时后,他将检查观察幼虫死亡数,并将结果记录入表。实验要重复3—5次,并设实验对照组。

  “实验室每年要做约200次实验,我们观察蚊幼虫的死亡数量,野外试虫组与跟敏感试虫对照组形成对比,计算野外试虫的抗性系数,分析它们的抗药性。”黄晓江介绍道。

  实验室一般在6月份开始收集野外的蚊子幼虫或者卵,对它们进行饲养,培育到这些幼虫的第二代第三代之后,才可以拿它们开始做实验。实验时间持续到11月份,而12月份至来年的5月份则为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阶段,并开始为新实验做准备。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