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志愿队伍较为分散,并没有系统地管理。很容易会出现‘应景服务’与‘扎堆服务’的出现,造成志愿服务资源的浪费。”司徒捷表示,“有了信息管理平台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以活动发布为例,只有志愿服务队伍的信息管理员才有权限在江门志愿者官网、江门义工手机客户端上发布志愿活动,内容包括活动主题分类、时间地点、对志愿者要求、所需人数等,发布前需经由上一级队伍负责人进行审批,保证了志愿活动筹备的合理性。
“在没有信息管理平台之前,组织活动很多时候需要进行电话沟通,活动的通知还需通过发送手机短信。”邝玉环告诉笔者,自从志愿服务信息化普及,志愿活动的组织也更加便捷,“现在只需要用手机APP,就能快捷完成志愿者招募以及现场签到和签退。”
信息化还体现在对志愿者的回馈。在江门志愿者官网和江门义工手机客户端上都设有积分商城平台,志愿者的个人服务时数可转换成志愿者积分,可以在平台上兑换专属“江门五邑义工”的志愿服务文化产品、培训课程,甚至是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
发展▶▶
志愿服务参与到社会治理中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
近年来,江门市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由于志愿服务队伍来自社会各阶层,有着自身的亲和力,且志愿服务队伍对工作有主动性,能自发地把工作做好。”司徒捷认为,志愿服务队伍在社会治理中有独特的优势,“他们是融合度高、包容性强的队伍,随着志愿者不断参与培训学习,志愿队伍的素质不断提升,出现了很多专业性强的队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问题。”
以扶贫攻坚为例,在今年上半年江门市开展的“千(万)义工助千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志愿服务行动中,各义工服务队累计开展精准扶贫志愿服务活动近150场次,参与志愿者人数近2000多人,服务时数近8000小时,开展包括生活照料、节日慰问、爱心捐助、家居修缮、微心愿、证策宣传等精准脱贫志愿服务。
在环保攻坚方面,团市委、市义工联着力打造“绿色江门·美丽侨乡”公益环保志愿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助推文明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和风景名胜、南粤古驿道、绿道、河湖湿地海滩的环境保护。其中,护河护水志愿服务队将与各级河长办深度合作,推动民间力量参与水环境的治理。据江门市五邑义工联合会秘书长李昆韶介绍,未来三年计划发动志愿者参与民间河长、生态兴趣小组以及保卫西江母亲河等活动,为环保治水提供监督、水质生态监测等服务。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志愿队伍普遍实施项目化。以“长幼计划”为例,江门市五邑义工联合会直属义工服务队总队长幼服务队,就是一支专门探访老人与福利院儿童的队伍。队长关健能介绍,“我们经常去和社区空巢老人、老人院的老人聊天,就像朋友一样探访,也经常为儿童开展成长课堂,教授他们一些课外知识。”
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社会各界也以各种资源回馈激励志愿者。目前,江门市已建立起“公益联盟”,即将全市商业、娱乐、教育、保险、旅游、文化等服务行业的商家纳入公益联盟,对注册志愿者,特别是星级以上志愿者常年开展优惠活动。
“例如,星级以上的志愿者,其孩子在江门市青少宫报读培训课程可享有一定的折扣优惠。未来我们将争取与大型、连锁企业达成合作,拓展更宽广的领域。”李昆韶介绍,“公益联盟不仅是给予志愿者更多回馈激励,更多的是增强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增加志愿者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