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现存古树名木共计38科69属90种、1734株。图为465岁的香樟树。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中的璀璨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为更好地保护我市古树名木,近日,我市公布了二级古树目录,包括樟树、木棉、榕树、龙眼、菩提树、水松等12类在内的50株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树被收录其中。同时,我市从2016年4月起开展的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工作,已于今年5月全面完成。“我们希望通过公布古树目录和开展普查建档工作,让市民们了解这些生长在我们身边的古树,也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这些宝贵的财富。”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傅雅蓉
建立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2016年,我市启动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工作,至2017年底,我市累计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安排专业技术人员60多名,开展了外业调查、内业整理建档、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对病弱树抢救复壮等各项工作,并在完成县级自查、市级核查的基础上,编制了《江门市古树名木普查成果报告》,最终,在今年5月,正式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
据统计,我市现存古树名木共计38科69属90种、1734株,其中蓬江区195株、江海区58株、新会区257株、台山市283株、开平市345株、鹤山市289株、恩平市307株。这些古树根据树龄划分为一级(500年以上)、二级(300年到500年)和三级(300年以下),三级古树由属地县级市或区林业和园林部门公布,二级古树由地级市有关部门公布,一级古树则由省级部门统一对外公布。
为了更好地对古树名木实行保护,我市于2016年就着手修订《江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并于2018年1月印发实施。同时,我市还通过这次古树名木普查,建立了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为每一棵古树生成保护信息二维码,并依此制作成古树名木保护牌,市民通过手机扫描保护牌上的二维码即可查阅古树名木的信息。此外,我市还完善了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体制,确定古树名木的管养责任单位或个人,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养护。
建设古树名木公园
每一颗古树都经历过上百年的岁月变迁,记录着这个时代发展的脚步。为了留住这些古树的“秘密”,在普查过程中,我市林业和园林部门主动采访当地有关部门和老人,收集古树名木流传于民间的传说、典故以及与古树名木有关的历史名人轶事和群众护树趣事等,并聘请专业摄影师对古树名木进行不同角度的拍摄,编辑出版了《江门市古树名木故事》《江门市古树名木图册》《江门市古树名木宣传手册》系列书籍画册,让全社会更直观地认识和了解古树名木。
此外,我市还出台了《江门市古树名木公园建设方案》,在全省率先启动古树名木公园建设,计划到2020年建成古树名木公园28处,让城乡居民享受古树名木文化带来的福利。目前,蓬江区潮连洪圣古树公园和白沙公园、新会区三江思仁古树公园、恩平市大田镇塘背古树公园等已基本建成。“我们会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刊及各类新媒体,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清楚了解古树名木的文化,深刻理解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
古树故事
465岁香樟树承载无数记忆
在本次公布的江门二级古树目录中,有一株年纪最大的树,它位于蓬江区荷塘镇(虫字旁加个雷)步村,树龄已有465年。
(虫字旁加个雷)步村村委会的屋后,建有一座万善寺,这一株最古老的香樟树,就长在万善寺旁,寺庙与古树紧密相依,互相扶持。据史料记载,万善寺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即公元1775年,距今243年,比香樟树“年轻”了200多岁,可见,这里是先有了这棵百年大树,才有了这座寺庙。(虫字旁加个雷)步村當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仲清说,“我们村是一个长寿村,曾经有过好多位百岁老人,即使是现在,村里还有十几位年过9旬的老人,大家都觉得,村民能够健慨敜寿,都是沾了这株香樟树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