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再来看产业接头,目前惠州的三次产业比重为4.5:54.8:40.7,而中山的三次产业为1.9:50.3:47.8。相对来说,惠州"农业"特色会多一点,中山"信息服务"特色会强一点,两者制造业方面则旗鼓相当。这里面比较亮眼的是,中山的第三产业占比甚至已经超过了佛山,并且排在粤港澳大湾区前列,这从侧面也展现了中山的实力其实也不算弱。
经济情况基本说清,不妨在这里再看一下两座城市的吸引力,这里同样也是涉及到人口问题。之前已经提到了两座城市常住人口的情况,不过现如今考量一座城市的人口流动及房地产市场,大家更愿意用新增的小学生数据来分析。这里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小学生数据与常住人口有着高度的关联,并且相对来说也会比较真实,一个萝卜一个坑,统计起来更为准确。另一方面则是每一个新增学生背后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一个家庭的到来,而这个家庭要在这座城市安居乐业,自然也少不了对房子的渴望,所以从这一点也能更好的研判当地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形势。
我们来看自06年到16年十年间广东省内各大城市小学生人口变化情况,毋庸置疑,深圳、东莞这类城市的增长幅度是十分高的,尤其是深圳由于本地人口少,经济发展潜力大,一直以来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不过中山和惠州增长势头表现也十分强劲,相对来说中山的增速在过去表现更加强于惠州,这反映了中山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优于惠州。
其实把上面的各项数据比照一圈下来,给人的感觉是还是不知道到底哪个城市值得买,很多方面貌似都是旗鼓相当,而且两者的面积和区位也大有不同,比较起来也会感觉不太客观,就好像拿着加拿大跟韩国比一样,究竟哪个好哪个又差一点,也都很难水旜个所以然来。
所以在这里我更愿意直接了当点,开"地图炮",来探讨两座城市当前及未来的发展形势。
其实个人比较感慨的是,惠州和中山在大湾区密布的道路网络和钢筋水泥遍地里,居然还能留有很大一片绿油油的区域,不仅道路稀疏不说,甚至有的地方还基本处在山区或农耕文明里,远没有广州、东莞、深圳这些地方带来的密集恐惧症的既视感。由此来看两座城市的发展还是大有机会的。
接下来看两者的地理区位。
先来说下中山,相对来说我个人认为中山的地理位置是明显优于惠州的,其处在广州、佛山、珠海、深圳的包围之中,且地形也没有惠州那么复杂和"幅员辽阔",所以如果不考虑农田保护之类,一旦证策上有所规划,发展起来也会明显快很多。这里我们可以参考广州南沙的国际金融岛,短短几年就从良田千亩变成了钢筋水泥地块,再过不了几年便是楼宇纵横的各种国际总部了,发展速度之快,俨然一副再造一座珠江新城的态势。
(左:2014年右:2018年)
实际上,从交通区位我们也能发现,中山的发展未来也将得到广州和佛山的助力,除了远期会有地铁与两市相通之外,随着南沙国际金融岛、自贸区的战略性建设和发展,未来中山还将因此而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