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江门还加强技能帮扶、教育扶贫,全市累计有130多人次参加了“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加强社会扶贫、消费扶贫,全市消费扶贫产品消费总额2047.52万元,带动贫困户597户,推动分散式贫困户增收脱贫。
【江门实践】
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帮扶机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2020年后的扶贫工作要继续解决好“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2018年,经省扶贫办批复同意,江门成为全省推进“两线合一”改革试点,积极研究探索创新边缘贫困群体帮扶机制,推进扶贫和低保两项制度衔接改革,基本实现了帮扶对象、帮扶证策、帮扶措施和帮扶服务“四个合一”的成效。
去年,江门在省的指导下加大扶贫改革力度,深入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帮扶机制。目前,《江门市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实施方案》《江门市低收入对象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纲领性文件将陆续制定,为改革提供了总体方向和指引。
“我市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聚焦在创新多维度精准识别体系、创新多元化精准帮扶主体、创新多渠道精准帮扶方案,集中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去年,江门还选定了恩平市作为先行试点。目前,恩平市已制定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初步探索建立7个专项证策帮扶方案,改革试点先行区全面深入有序推进,为下一步全市全面铺开改革奠定了基础。
【江门样本】
对口协作“啃了硬骨头,作了大贡献”
“连续数日,驱车1000多公里,通过一道道关卡,沿途没有餐厅开门,就泡方便面”“辗转多个航班,两天不出机场,航班取消就立刻改签,抵达后第一时间奔赴岗位”……战“疫”时刻,鹤山市驻广西崇左龙州扶贫组毅然离家赴岗,加入抗“疫”队伍。
这是责任,更是担当。正因为有这样一支扶贫队伍,江门与对口扶贫协作的广西省崇左市,建立起了紧密的结对帮扶体系,“携手奔小康”行动成效显著,助推了协作地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在粤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打造出“江门样本”。
在江门对口帮扶的广西崇左4个县中,龙州县于2018年6月正式脱贫“摘帽”,成为广西首个正式退出序列的国定贫困县;宁明县、大新县于2019年4月脱贫“摘帽”。天等县各项指标也达到脱贫标准。
大新县贫困户赵飞在江门务工。受疫情影响,赵飞无法及时返岗,“心里很忐忑,怕影响生计”。日前,10多辆“扶贫返岗直通车”把数百名大新籍在邑务工人员,从“家门口”送回“厂门口”。赵飞是其中之一,“江门的暖心举措解决了‘燃眉之急’。”
广东省连续两年在中央对各地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都拿了第一。两年都抽中了崇左市代表广西接受国务院第三方考核检查,并都取得好成绩。省扶贫办认为,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上江门啃了硬骨头,作了大贡献,成绩经得起检查,经得起考验。
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还有“最后一公里”。当脱贫攻坚战赶上疫情防控战,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同时打好两场仗。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江门必定不松劲不懈怠,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多措并举巩固成果,保持脱贫攻坚证策稳定,严格考核开展普查,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