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五丰村,向游人敞开怀抱。
五丰村是1963年始建的东南亚撤侨安置村,地处台山市西南,东接鸡笼山、南临南海,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海,记得住乡愁的地方。目前居住着印尼、越南、缅甸等东南亚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五丰村的文化、饮食、建筑等方面独具异国风情。
难能可贵的是,五丰村至今仍完好保存海侨风韵,随处可见越南粽、印尼咖喱等异国风味美食,香茅、斑斓等东南亚特色香料植物。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号角,五丰村以當建为引领,以产业兴旺为导向,完善雨污分离系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地标广场、东南亚美食街、东南亚风情园及表演馆等设施,同时推动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做到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点亮滨海农旅名片。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毕松杰通讯员周勉
“着墨”乡村旅游
如今的五丰村,分外优美恬静。芳草烂漫,鸟语花香,各色墙绘打造缤纷“打卡点”、荧光车道线、彩虹人行道,还有详细的路标指示牌、充裕的停车位、乡村旅游驿站……
村民陆清桃坦言,五丰村短短数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洁美丽的村容村貌,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不仅让村民过上了惬意的新生活,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观光。
“欢迎来玩。”早上9时许,五丰村商业街已有游客涌入,街边一家小食店的老板阿杰迎来送往,十分忙碌。
阿杰是土生土长的五丰人,年轻时曾出国打拼十余年。“去年才回到村里开了这家店。”他说,以前村里没发展机会,回来也不知道干什么。“2019年,村干部联系我,说村里发展旅游业,搞了商业街,问我愿不愿意回来创业,当即就答应了。”
阿杰在商业街开了一家店,主营东南亚特色小吃。“一到节假日游客很多,一天接待上百人,店里平时会雇5个服务员,节假日会增加到10人。”
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乡亲们也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路”。“现在五丰村乡村旅游势头正盛,我自己也在村里搞起了民宿,现在旅馆每天预订房间至少8—10间,一年下来总收入差不多25万元。”五丰村村民唐木宝说。
五丰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金灿介绍,目前五丰村正积极发展特色民宿产业,融入风光、产业、文化等元素,同时充分利用村内“一河两岸”资源,建成五丰码头、花田码头等亲水平台,建设乡村振兴广场,增加绿化节点工程,成为带动村民致富、推动乡村旅游的又一亮点。
推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烟火气息日渐浓厚的民宿经济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发展餐饮和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除了“着墨”乡村旅游,五丰村还积极推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朝着三产融合的发展目标“小步快跑”。
两年前,“海水稻之父”陈日胜教授来到五丰村所处的海宴华侨农场,利用大片盐碱地资源,结合垦造水田项目,打造海水稻产、学、研基地,全力推进海水稻现代产业园建设。“除了研究喝‘海水’的稻谷外,我们还推行无人机条播技术、稻虾共生模式,去年亩产量达到了450多公斤,已经逐步成熟。”陈日胜透露,今年早稻种植了近4500亩,未来将逐步向五丰村村民推广,带动村民致富。
除了把大片盐碱地转化为“大粮仓”外,五丰村还成功引进农艺农业有限公司,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供港蔬菜基地建设,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供港菜心、芥蓝等绿色有机品牌。并积极探索“种植育苗、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等建设内容,打造现代农业+旅游+科普的多功能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