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2016年以来,我市共投入资金约59亿元,市区新建、扩建污水厂5座,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4.5万吨/日、新建管网326.8公里,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5座,提标处理能力46万吨/日,完成老旧管网改造58.77公里,改造问题排口226个。新建引水及排涝泵站6座,对12条黑臭水体底泥进行治理,清疏河道81公里,完成8个生态修复工程,改造河涌沿岸环卫设施工程2个等项目。

  目前,江门市区建成配套污水干管网671.98公里,雨污合流管网1030公里,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2%,污水处理厂进水COD,BOD、氨氮平均浓度不断提升,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广东省《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时段一级标准较严值。

  D全民参与和支持共建共治共享水环境

  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是事关宜居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民生大事,离不开市民的参与和支持。

  在高新区(江海区),沿岸截污工作建立在大量的群众工作之上。部分河道断面小,两岸房屋林立,截污施工难度十分大,这需要每一户居民的配合。在正式动工之前,属地街道召集了各村支部书记、村小组组长提前做好解释工作,再由组长们把信息传递给村民。

  “在征集群众意见的时候,也有许多反对的声音,其中一户是个老人家,十分担心施工会影响他辛苦多年盖的房屋,最终写下承诺书,从施工工艺、用料上都进行了保障,消除了他的疑虑,得到了他的支持,整治完成后,村民对我们的施工效果十分满意。”江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黑臭水体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水环境保护知识进行普及和宣传,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水环境治理氛围,从而形成合力共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

  此外,在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后期长效管理方面,我市还充分利用“河长制”这一抓手,结合河长制“河畅、水清、岸绿、堤固、景美”要求,进一步加强考核与监督,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从严追责,力求黑臭水体治理常态、长效;持续改善水环境,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还老百姓一个清水绿岸、鱼翔水中的景象,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各区亮点

  蓬江区:高标准推动综合治理工作

  “蓬江区始终坚持高标准推动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作,累计投入超30亿元。”蓬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人介绍。

  一是加快推进蓬江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建设进度。一期项目于2019年6月进入施工阶段,采用EPC+O模式,总投资约13.87亿元。主要针对天沙河、杜阮河、木朗排灌渠、龙榜排灌渠、环市丹灶河等河涌及其支流和上游进行整治,达到消除黑臭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额9亿元,占总投资的68.51%,已开工子项目共52个(其中已完工子项目31个,在建子项目21个),完成排口截污365处,渠箱清污分流3.7公里,新建污水管网约116公里,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16座;完成9条河道内源治理,累计清淤河长达16.2公里,清淤量约6.8万立方米。

  二是在水环境一期项目如火如荼建设的同时,为进一步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提高治理能力,蓬江区积极筹划水环境二期项目,二期项目投入约19亿元,将重点从截污纳管、污染溯源、河道清淤等方面开展。目前二期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正在开展前期进场勘察设计等工作。

  高新区(江海区):大力做好生态修复

  据江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人介绍,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生态修复和活水保质方面成效显著。

  据了解,在生态修复方面,麻园河、龙溪河新建多功能净化漂浮湿地12000平方米,构建河滨水生植物绿化带31000平方米。礼乐中心河于下游建设5000立方米规模一体式污水处理站,通过河道截污管网收集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龙溪河支流石咀河、中路河结合村庄地形地貌,选种适宜本地生长的水生植被,对河堤护岸进行修复美化,打造“一河两岸”美丽乡村景观试点。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