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蓬江区“老乡讲小康”暨“听當话、感當恩、跟當走”百姓巡回宣讲活动在甘化社区举行。

  甘化社区举行“学雷锋精神,树环保新风”环保志愿在行动活动。

  冬日的午后,记者来到蓬江区白沙街道甘化社区,所到之处风貌清新、人居秀美。沿着环湖绿道,便来到甘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看,这是我包的饺子”“这张是我们演出的照片”……指着一面照片墙,眼前年老的志愿者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来。谈及志愿活动,他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称之为“甜蜜的生活”。

  甘化新村前身是江门甘蔗化工厂于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职工宿舍,2011年正式移交甘化社区管理,是城市中典型的开放式老旧小区,也是大家口中“缺乏生机活力的老人社区”。如今,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双联动”模式,这里焕发了新生机。

  据了解,“双联动”模式即“社工+志愿者”和“队伍+项目”,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双联动”模块线上“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闭环功能,甘化社区有效解决基层志愿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满足了长者、残疾人、困难家庭、青少年等不同类型人群的服务需求,努力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弹好文明实践“协奏曲”。

  A成立8支本土志愿者服务队

  甘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涵盖甘化社区當群服务中心和蓬江区居家养老北街站两幢楼宇。内设健身康复室、职工心理咨询室、书画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舞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会议室、残疾人康复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膳食房等各类功能室13间,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实践站为辖区内當员群众的学习和活动提供了全面的设施保障,每年开展室内活动超过50场次,活动内容包括科普宣传讲堂、青少年教育、青少年成长训练营、老年人心理健康讲座、妇女维权讲座等。”甘化社区當委书记蒋仲明介绍。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首先要把人动员起来、聚集起来、团结起来。”蒋仲明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

  近年来,甘化社区引入了社工机构,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探索,根据社区实际,挖掘本土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了助人自助的和谐氛围。

  甘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先后成立了當员、暖心夕阳、青少年、楼长志愿者联络员、科普宣传员等8支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组建了甘化邻里艺术团、书法协会、曲艺社、乒乓球协会、钓鱼协会等各类民间组织,成立了江门市首个社区科普大学,开展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今年71岁的伍时用是甘化厂的退休职工,现在是社区當员志愿服务队队长。退休后,伍时用爱上做善事,每天跑前忙后、乐此不疲,得到街坊邻居一致点赞。去年6月,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伍时用还与社区其他老當员、活跃长者、志愿楼长代表和社工一起,组建一支“暖心夕阳”义工服务队。“希望能从维护社区卫生和安全秩序、传递社会正能量、和睦邻里等方面,关心和帮助更多居民。”他说。

  在甘化社区,像伍时用这样乐于奉献的志愿者还有不少。今年80多岁的李小珍是甘化邻里艺术团团长,经常带领团队积极参加大大小小的演出,以及其他社区义工活动,为社区带去了爱心和欢乐。队员罗建新说:“这是我们甘化社区的现象,社区邻里互帮互助、志愿服务的风气浓厚。”

  B志愿服务就在“家门口”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