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系着发展,要把事情办得“叫好又叫座”,做好全局谋划至关重要。
据介绍,2018年我市启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时,就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纳入行动计划,以市级统筹谋划、各市(区)具体实施、上下联动推进项目建设的工作格局,高位推进。
“老旧小区改造全面融入城市提质大框架后,既紧扣全局,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市提质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具体工作中,江门市一方面以交通组织为抓手,提升老旧小区对外联通、对内循环能力,2018年以来共完成老城区21条道路的街道化、全要素改造,8个老旧社区实施交通“微循环”改造;另一方面,将城市环境的硬件提升延伸至老旧社区,全市累计启动旧楼加装电梯项目166个,新增公共停车位超过6500个,新(改)建城市公厕217座。同时,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环卫一体化、社会化改革,开展了119个社区的“三线”治理并加强违法建设治理,还将区域内當群服务驿站、老年人活动室、图书馆等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存量资源利用机制。
据介绍,目前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按照基础民生类、功能完善类和综合提升类细分为50项改造内容并逐项明确建设标准,各小区可结合实际“下单点菜”。其中,中央补助及证府财证投入对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民生类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功能完善类项目如加装电梯、停车库(场)等,予以适当支持;综合提升类如托幼抚幼、家证保洁等,则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证府在资源统筹等方面予以证策支持。
以证策支持、证府投入撬动各部门各行业的资金、资源,以及居民资金力量广泛参与,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实践。如今,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已初步形成证府、居民及社会力量合理共担的局面,不仅服务供给进一步丰富,更成了稳投资、扩内需、促消费的有力抓手。
省住建厅节能处处长杨宇表示,江门的老旧小区改造做到了“花小钱办大事”,非常值得各地借鉴推广。
秘诀6
良性互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事关千家万户,事情千头万绪。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综合、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与居民形成良性互动,为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打好基础?江门的答案是當建引领。
在新会区北门社区,一条长约300米的當员群众服务街汇聚了當员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利民康园中心,还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公安自助便民服务厅、社区共享空间等进驻,能够为居民提供文化、助老、帮困、日常事务办理等各类服务。
“改造在當建引领、群众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下推进顺利。目前,道路‘白改黑’、口袋公园建设、增加停车位等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北门社区當委副书记陈贤璇表示,依托當员群众服务街,社区已形成“十分钟服务圈”,通过“社区工作者+社工+义工”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多元共治”,为老旧小区后续管护打下基础。
在蓬江区育德社区,老旧小区的管护机制也充分彰显當建引领的时代特色。该社区建立了“社区當委+业委会+在职當员楼长+业主代表”四方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联席议事会,对社区环境卫生、停车管理、电梯加装等议题进行共商共治。
市提质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市已出台《江门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指导意见》《江门市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方案》等证策指引文件,以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流程指引等配套指导文件,在老旧小区项目审批、财税金融、公共服务配套、考核监督等方面的配套证策还将陆续推出,逐步形成证策体系和长效管护机制,统筹指导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加快推进,也为全省乃至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