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今年4月,龙州县下冻镇驮江村声江屯贫困户凌志刚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贷得5万元,把旧房子的后院改造成生态牛栏,从甘牛集团购来带孕母牛当起“牛老板”。

  “以前一心扎在田里,每天日晒雨淋,一年下来赚不了多少钱。甘牛集团来了咱们县后,低价供给好牛种,免费传授好技术,还主动上门回收,加上田里的甘蔗、玉米都是现成的饲料,这么好的致富机会摆在眼前,贷款去做也值得。”凌志刚算了笔账,预计今年光销售牛犊一项,就能增收2万元左右。

  B

  为脱贫攻坚注入“智”动力

  “要想群众真脱贫,扶贫干部得先脱一层皮。”这是鹤山市驻广西龙州县扶贫工作组组长杨海泉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自己对扶贫工作的要求。

  刚来龙州县时,杨海泉也曾一头雾水。“扶贫协作如何开展?当时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参考,完全靠自己摸索。”为制定扶贫协作方案,他带领扶贫工作组一村一村走,一户一户问,掌握龙州真实情况,迅速拿出9个对口帮扶方案。

  易地搬迁是杨海泉到龙州之初遇到的另一个“硬骨头”。当时正值建设冲刺,只剩最后3个月工期,水电、电梯都尚未开工。眼瞅工期越来越近,杨海泉带领扶贫工作组,组织水、电、消防等多支施工队同时进场,错峰施工。

  为保证各支施工队有序进场,杨海泉带领扶贫工作组天天待在工地监工。晚的时候施工到凌晨3时,困得受不了就在车里眯一会,第二天早上6时继续组织其他工程队进场。3个月后,看着贫困户按时搬进新家,杨海泉又马不停蹄投身到新的任务中。

  3年多来,杨海泉带领扶贫工作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当地办起扶贫车间,将龙州县优势资源推介到江门,吸引江门企业到龙州投资兴业,不断为该县脱贫攻坚注入“江门活水”。2018年8月,龙州县打响广西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第一炮,取得开门红。

  像杨海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市累计向崇左选派挂职干部13人次,铸就出扶贫“铁军”,在崇左当地建起一支带不走的扶贫队伍。与此同时,我市还选派专业技术人才支援216人次,让跨越山海的深情永不褪色。

  蔡夏英是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2018年7月起到宁明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对口医疗帮扶,挂任副院长。其间,蔡夏英了解到宁明县乳腺良性病患者的需求,便推动成立宫颈专科,创建宁明县妇幼保健院贫困人口妇女保健科(乳腺专科),填补宁明地区宫颈专科及乳腺专科的空白。

  龙超洪是天等高中的数学老师,两年前从江门来到崇左市天等县支教。原计划只干2个月,他却三度申请延长。秋季开学后,他作出一个决定:举家搬迁至天等县,不走了!支教2年,他是这里公认的数学“提分王”。学校高三年级的数学平均分从50分、60分提高到90多分,考上广西一本线的学生从原来的13人增至26人。

  ……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这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带领村民致富的扶贫干部、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教书育人的教师奔赴扶贫一线,把江门的发展经验、医疗技术、教育理念等送到崇左4个县的角角落落,为脱贫攻坚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动力。

  C

  打出促就业“组合拳”

  一大早,天等县龙岩易地安置小区扶贫车间一条街内,天等县迎丰服装厂已是缝纫机声四起,一派忙碌景象。梁英珠按时来到工位上,开始一天的忙碌。“我自己也想不到,今年都66岁了,还能当个‘上班族’。”梁英珠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在此之前,梁英珠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收入甚微。搬入易地安置小区后,楼下的扶贫车间一条街向她敞开了怀抱。“每月工资有1300多元,勤快点还能挣更多,基本能够保障自己的生活。”梁英珠说。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