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来,江门累计引导48家广东企业到4个贫困县投资兴业,今年新增实际投资额4.42亿元。同时,与当地共建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扶贫产业园6个,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导30家广东企业进驻园区,投资额3.58亿元,累计吸纳贫困人口就业547人;此外,我市整合各类资源,在当地建设就业扶贫车间359家,带动就业22443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3694人。
脱贫致富,就业先行。从帮扶本地就业到鼓励劳务输出,从订单式就业到创业培训……江门崇左两地打出一套漂亮的促就业“组合拳”。
陆彦鑫是大新绿优鲜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刚开始做水果电商时,销量惨淡。扶贫工作组到来后,推荐其参加电商扶贫协作技能培训,并通过以粤桂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入户资金,吸收80户贫困户入股,建设百香果扶贫示范基地。
“从下载安装淘宝软件到注册账号、店铺装修、产品上架、日常运营、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详细培训,江门的老师不仅指导我们如何在网上销售农产品,还帮我们打开了销往广东市场的渠道。”陆彦鑫表示,2017年全年快递件仅252件,2019年就攀升到了27880件,销量呈几何级递增趋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江门与崇左不断深化合作,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入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举办对口扶贫残疾人就业现场招聘会,多措并举帮助贫困人口到广东劳务就业7476人次、区内就业5152人、其他地区就业769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江门崇左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复工促扶贫”行动,对15.1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务工需求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帮扶清单,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3.1万条,提供就业岗位3.5万个。同时,重点安排粤桂帮扶资金3334万元用于就业扶贫稳岗补助、交通补助和生活补助,促进复工复产,就业扶贫“一个超过、两个不少于”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相关链接
携手奔向小康路
2017年9月起,江门全面推进落实对口崇左“携手奔小康行动”任务,江门、崇左始终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证治任务来抓,并全面实行县级“双常委”分管领导工作责任制。
江门先后向崇左选派4个扶贫工作组共13名挂职干部。3年间,挂职干部尽职履责,主动作为,极大促进了崇左的资源集聚和产业发展,并将“勇闯四海、开拓创新”的五邑精神带到崇左。他们进村到户深入调研的实际行动、锲而不舍改革创新的精神、过硬的证治品质,确保了扶贫协作工作有序开展,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尊重。
围绕崇左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困难,江门扶贫工作组更是着力推动两地产业互补和共同发展。挂职干部成功为崇左引进资金和产业,有效促进崇左的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比如大新县挂职干部丑继明,引进摩托车产业、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边境旅游业;天等县挂职干部李达成,打造天等县龙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一条街,让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宁明县挂职干部吴捷雄和龙州县挂职干部杨海泉,在两县甘蔗产业基础上发展养牛业,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杨海泉还积极推动龙州劳务输出和干部培训,促进人员互通、思路互动。
截至2020年5月11日,江门市对口帮扶崇左市的4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崇左市贫困人口以及贫困发生率分别由2015年底的27.88万人、21.92%下降到2019年底的0.75万人、0.54%。
接下来,江门和崇左将确保4个贫困县剩余的0.75万贫困人口、16个贫困村全面如期脱贫摘帽,巩固提升已脱贫的贫困人口脱贫成果。加大人才支援*交流,强化智力支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队伍;深入推进“湾企入桂”战略,强化产业合作,并借助江门市农博会等平台加大消费扶贫力度,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加大对崇左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的支持和帮助,实施精准对接和“点对点”服务,做好贫困劳动力返岗和稳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