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心理

  篇一:婆媳同飞叫亲爹 晓红婆媳互换 婆媳共欢秦风英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因果不虚,当你能够看到一个复杂的矛盾事件背后,最深层最本质的原因时,顺势而为之,矛盾将会转化成资源,问题将会铺就成道路。婆媳关系中的婆媳矛盾亦然。

婆媳同飞叫亲爹 晓红婆媳互换 婆媳共欢秦风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婆媳关系的地方就有婆媳矛盾,婆媳矛盾堪称中国家庭里的无解之谜。诡异的是当事人提起这事,无论是婆婆、儿媳还是儿子个个头大上火,无不是一腔憋屈,满腹牢骚,每个人自认为是受害者。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可以说没有赢家,三败俱伤:儿子夹在老婆和老妈中间左右为难心力交瘁,稍有不甚就会两头不是人;婆婆和儿媳一个比一个憋屈,一个比一个难受,气头上时恨不得将对方除之而后快。即便是在儿媳眼里挑不出任何毛病的婆婆,婆媳间依然暗流涌动,在和谐的表面下心照不宣地彼此厌恶,儿子能感觉到气氛不对,但苦于束手无策。

  婆媳矛盾不仅影响家庭和睦,更有甚者让家庭离婚解体。

  不禁让人发出天问:婆媳关系到底怎么啦?

  在中国的家庭中,母亲有着绝对的崇高和权威。不管一个女人多么不堪,一旦升级为人母,好像就被赋予了某种特权,就被镀上了一层光芒。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可以说对母亲角色极尽歌功颂德赞美颂扬,孝顺母亲更是绝对的证治正确。

  当把母亲形象拔高到一定程度,母亲成了高尚慈爱的化身,成了崇高伟大的代言人。母亲被塑造成掏空自己为孩子牺牲付出的道德完人,一句怜天下父母心,让所有的孩子内疚成殇。在这种文化氛围下,谁还敢说母亲一个不字?孩子必须感谢母亲,必须敬爱母亲,必须对母亲感恩戴德,否则立马把你钉上不孝的耻辱柱。

  当母亲们被塑造成不容质疑、不容否定的高大上,当环境不允许孩子表达对母亲负面情绪,那么也就埋下了隐患。

  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母亲多么用心投入爱孩子,但人终究不是神,终究会犯错、会失误、会出现有意无意伤害到的孩子的时候,这样的时候孩子对母亲有恨、有愤怒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

  何况多数母亲由于自身的原因并不能给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最常见的就是那些被家暴痛苦不堪的孩子,明明对母亲一肚子的愤怒和怨恨,可他身边的人却都对他说你妈打你都是为你好。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母亲都是伟大的、崇高的、不会犯错的,母亲都是爱孩子的。

  中国家庭中,更有不计其数的母亲因丈夫缺席或者内在有创伤等原因,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对儿子过度入侵干扰,吸食索取孩子的能量,不允许孩子长大。孩子通常无力抗拒,会对母亲产生很多愤怒和怨恨。

  但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允许孩子表达对母亲的恨,我们的社会环境不允许孩子对母亲有负面情绪。如此,孩子对母亲就没有恨没有愤怒了吗?不,他们会把对母亲的所有的怨恨和愤怒都压到潜意识里,日积月累,这些负面情绪达到一定程度,甚至会产生惊人的杀伤力(比如弑母案),这些被压抑掉的恨将成为进入婚姻后婆媳矛盾的种子。带着对母亲的恨长大的男人,长大后会找一个老婆,来替他表达潜意识里对母亲恨和所有的负面情绪,导致婆媳矛盾爆发升级。

  婆媳关系中,一个男人深层意识里对妈妈的恨与他家的婆媳矛盾程度成正比。如果你多去观察就会发现,越是表面上对妈妈言听计从,视妈妈为伟大崇高道德完人的男人,他家的婆媳矛盾就越深重,妈宝男家庭更是婆媳矛盾的重灾区。相反那些开明的家庭,能够客观评价母亲、能自由表达对母亲负面情绪的男人,反而很少婆媳矛盾,不过在中国这样的家庭并不多见。

  由于成长环境所致,可以说中国男人百分百在潜意识里都有对其母亲的恨,所以,中国的儿媳普遍对婆婆心生厌恨,其实那是儿媳承接的老公对他妈妈的恨。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