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心理

  最初,是我太低估学车这件事,那时我天真觉得它再难也难不过高考的理综和数学。我虽不是学霸,但从小到大刷过无数张试卷,最不恐惧的就是应试考试。可是,实践后我才发现,驾照考试不是应试考试。

  驾照考试是一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考试。它颠覆了我大二之前对所有考试的认识。科目一和科目四都是考理论知识,我花时间去背,很轻松就过。而进入科二和科三,就代表着进入了实践状态。那段时间,我才知道学车和读书不只是室外和室内的差别,它还和教练的性格,学车的场地,天气的变化,学员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

  我的第一个科二教练是一个肤色爱斄,满脸坑坑洼洼的中年男人,啤酒肚,半秃顶,满口的韭菜味。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也是最后印象。报名那天,是他接待的我。从我手中接过报名费时,他笑起来灿烂得像一朵花,尽管他的笑容和外貌极不符合,但我总觉得他是一个技术过硬的好老师。后来证实,他确实是一个技术过硬的老师,可是,并不是我心里认可的好老师。

  他是先让我踩了一个星期的离合才肯教倒车入库的。那天,车的方向盘,手刹,离合,油门,对我来说,都是那么新奇。我的内心没有速度与激情,只有渐渐荡漾起的恐惧。教练站在车外,给我讲倒车入库的知识点。他讲的很细,可是,我做的很糟糕,紧张得满头大汗。那一刻,我以为他会和课堂上的老师一样,当我不会的时候,给我善意的目光,或是耐心的鼓励。最后等到的是他朝我大声吼。经他这一次吼,从小动手能力就很差的我,对这个不自信的领域,变得更加胆怯。我永远都记得,那一刻,我的脸十分滚烫,要是我能看见,一定像个红苹果。我的眼泪无数次要溢出眼眶,又被我无数次憋回去,直到练完车走出驾校门口那一刻,才无声地任它流。

  我开始成为教练频繁“攻击”的对象,就是学科二那段时间,我戴上了口罩,就像给自己戴一个保护面具。我变得更不爱说话,打电话哭着和爸妈讲怎么会这样。然后得到的是爸爸的安慰“哪有教练不骂人的!我也被骂过。”我实在没有想过天底下有这样粗暴的教学方式。每次坐在车上练车,我的手和心都在发抖,生怕自己出错的时候被教练看到。教练的“教育方式”各种各样,有讽刺性的,有大吼性的,还有敲打性的。教练的车也十分有味道,榴莲味,韭菜味,烟味。然而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让我难熬的是考试集训那段时间,那是去年的十二月份,下着雪,考试的学员早上五六点就要去场地练车:半坡起步,倒车入库,侧方位停车,S弯,直角转弯等。练车的学员除了要忍受天气的恶劣外,还有教练的吼骂,以及内心对考试的过度紧张。

  那次考试是我差不多去了一两个月后(因为那学期课表很满,我就只能周末去一天半,周天下午教练不练车),教练才准我报的名。我的第一次科二没有考过。当时,我在集训期间练得不是最好的,但也属于中上游阶段,可结果是,我挂在了自己练得最稳的倒库上。而同时,我们驾校里练得最好的学员没有通过,考试当天教练最不看好的一个学员却意外通过了考试。这时候,我相信了考试也有运气的成分。

  科二的考试内容和流程我都已经熟悉,但是为什么考不过呢?我后来反思了一下,除了和我的基本功不扎实外,还和考试当天的车辆有关(我们平时练的车和考试当天的车型不一样),当然,还有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我自己的心理素质,整天神经绷紧,恐惧开车的人,怎么能练好车。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的第一位科二教练暂时去了科三场地,因此,当我第二次补考集训时,是第二位教练带的我。第二位教练没大我们几岁,又是刚刚当教练,对我们就没有那么凶。在他带我们集训那几天,我们的考试点已经在前教练的训练下记得滚瓜烂熟,新教练不凶我们,无异于给了我很好的练车氛围,我的神经不再紧绷,眼神不再恐惧。最后的结果是我通过考试。

  当时我的计划是大二下学期把科一科二过了,大三上学期把科三科四过了。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