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图片源于网络)
个人简介:
刘慈欣,男,出生于1963年6月,祖籍河南,山西阳泉长大,1985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系,后于山西娘子关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刘慈欣长期关注科幻并尝试写作,他的风格多次变换,直到90年代中期才逐渐定型,并开始赢得读者的喝彩。1999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短篇小说《鲸歌》,同年首次以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2000年《流浪地球》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刘慈欣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三体三部曲”(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更是备受读者与媒体的赞誉,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5年3月30日,刘慈欣正式宣布成为腾讯移动游戏想象力架构师。
代表作《三体三部曲》简介: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刘慈欣撰写的史诗级巨作,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硬科幻作品,也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
这部作品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人类历史、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都有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格局宏大,立意高远,出版后备受读者与媒体的赞誉,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吸引和造就了无数科幻迷,也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小说被游族影业收购版权,改编成同名电影,将于2015年上映,敬请期待!
2015年度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市公布结果,由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创作,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翻译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最佳小说奖。这也是该奖项历史上第一次颁发给翻译作品。
雨果奖是个什么东东
雨果奖(HugoAward)是一个颁发给科幻或奇幻小说的文学奖。得名于《惊奇故事杂志》(AmazingStories)的创办人雨果·根斯巴克。
每年由世界科幻年会的参加者投票,从上年度内的作品中选出获奖者,与星云奖同为科幻界最受瞩目的年度奖项。中国读者所熟悉的《安德的游戏》、《基地》系列曾获得过该奖项。
译者和作者的获奖感言
刘宇昆代表未能来到现场的刘慈欣领奖,他在现场表达了获奖的兴奋和期待:“翻译科幻作品很少进入美国作品,更不用说获得雨果奖了。与很多书一样,很多人和机构对这本书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很期待后续部分能够继续出版”。
刘宇昆还现场朗读了刘慈欣的致辞:
“晚安,女士们先生们。我很荣幸。我很高兴你们喜欢它。我读过许多雨果奖得主的作品,有些有中文版,有的则不得不去阅读原著。雨果奖是科幻界的一座灯塔,但我从没想到自己会得到这个奖。翻译作品总是在跨越两个不同的文化和时空,而就本书而言,这座桥梁就是刘宇昆。他的译文非常好,几近完美。”
据悉,由张番番执导,刘慈欣担任监制,根据小说《三体》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已经杀青,计划定档于2016年7月在中国内地上映。
2014年10月,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第一部英文版在美国发售;岁末年初,他的多部作品同时进入电影改编流程;日本知名漫画出版社将与中方合作推出《超新星纪元》漫画版……中国科幻悄悄地、但又极其自然地踏出了国际化、多元化、产业化的脚步。
科幻究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解放日报》“解放周末”记者曹静对刘慈欣的专访中,他解读了有关科幻的几个关键词。
【对话刘慈欣】
科幻vs科幻
不管科幻多么丰富而多变,都必须要坚守一个核心理念
刘慈欣自称“新中国第一代科幻迷”。
小学二年级时,他随父母迁居山西阳泉。在“文革”那个特殊的时期,父亲藏在床底下的一箱书,成了他最宝贵的精神食粮。
他读《红楼梦》,也读莎翁作品、前苏联小说,但都不是非常喜欢,直到读到凡尔纳的《地心游记》,目不转睛:“感觉这本书就是为我这样的人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