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事件

        

溥仪(图右)与父亲载沣

 

        历史学者张宏杰在《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一书中以隋炀帝、朱元璋等五个不同时代又性格迥异的皇帝为例,解读人性在极权主义、专制主义的环境下是如何被压抑、被扭曲。有人对该书作评价“为君难,为人不易”,而溥仪的人生经历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缺乏亲情之爱以及皇权的不受约束导致了溥仪日后的顽劣与乖戾,也为他由皇帝退为普通人后的生活埋下祸根,而溥仪作为一个人的成长,也许再九岁那年就已被人为地封堵了。

        在被拘押进抚顺战犯管理所时,望着狱中灰色的墙,溥仪感慨:“我这一生一世总离不开大墙的包围。从前在墙里边,我还有某种尊严,有我的特殊地位,就是在长春的小圈子里,我也保持着生活上的特权,可是如今,在这个墙里,那一切全没有了,让我跟别人一样,给我造成了生存上的困难。“

        在皇宫时,阻挡他的是紫禁城红色的高墙;被冯玉祥驱逐出皇宫后,墙是掌权的北洋军阀;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人的威权又成为了他新的墙。而其实自始至终,那座更大的墙,是他放不下权力的心墙。事实上,罗振玉、陈宝琛、郑孝胥这些前清遗老在他身边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也无不是为了皇权,这一点溥仪也看得很清楚:这些口口声声叫我皇上的,这些绞着脑汁、不辞劳苦、为我奔波着的,他们心里的我,不过是纸牌上的皇帝,这种皇帝的作用不过是可以吃掉别人的牌,以赢得一笔赌注而已。

        知乎一位匿名用户在“如何评价末代皇帝溥仪?”下回答:"他充满了悲剧色彩,虽有骄横跋扈之时,但也时常流露出温情。他曾“贵为天子”,但未曾得到过多少人世的幸福,经常会拿不定主义,需要身边人帮他做决定出计策。他就像在沙滩上堆城堡的小孩儿,摸不准时代的大潮脉络,苦心经营的一切都会瞬间被冲散。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努力,却依旧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的溥仪

 

        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又如何,那时已是清帝国黄昏的最后一瞥.他得到过皇权带来的地位与荣耀,却没有保住祖宗留下的江山,甚至在祖宗陵寝被军阀孙殿英掘开后,也只能在狭小的天津张园摆起灵堂,向天赌誓:“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可梦醒了还是无路可走。

        在被选为皇帝的那一刻,他已成为囚徒,人生轨迹被更改,像流入江河的涓流,拍打不出浪花却又无可奈何地随波逐流。

        1960年,杜聿明、沈醉邀请曾经的狱友溥仪一起游览故宫。到故宫门口得凭票进入。三个人只好排队买票。看着长长的人流,溥仪蹙起眉头,低声说道:“我今儿回自个儿的家,还要买门票?”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