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宝钗和宝玉是两姨姐妹,介于女子是外人,所以这个亲缘关系不在正统延续,后世俗话说,两姨亲,不算亲,死了姨姨认不清。所以她是不被考虑的。事实上一直在贾府败落之前,都是林黛玉被当做入幕的不二人选,这是上上下下都公认的,这种公认众望所归,乃是有文化传承的,不到万不得已,贾母等人也不想坏规矩。所以后来贾母才有愧疚之词,说黛玉这个孩子也太不懂事,妄我白疼她一场。因为本来是黛玉的权利,她们一伙人给剥夺了,于心不安。当年林如海将黛玉送到贾府,正是出于姑舅姐妹可以理所应当入幕贾府考虑的。这种常识就如咱们现在说的近亲不能结婚一样普及,可谓地球人都知道。
宝钗事实上至始至终都没有为入幕做什么太大的动作,因为她知道黛玉的地位不可撼动,她之所以能成功入幕,源于贾府败落,贾府的人急于找到强援以应急,而薛家正是首选。而此时宝钗的才干被众人看中。常言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贾府此时正是用人用钱之际,所以只好从实际角度考虑,把黛玉负了了事。其实这正是人生,我们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是一句口号和空话,若自己没有两把牙刷,指望靠别人的爱或既定规则来争取想要的权利,其几率极小,风险极大。因为爱是虚无缥缈之物,而规则也可以被潜。事实上黛玉就是被潜规则了。
宝钗的能力显而易见,宝钗比能力更重要的,是野心。曾经有一个老外机构做过一个调查,谓不成功的人最缺什么。有说缺能力的,有说缺背景的,有说缺机会的,有说缺天赋的,后来答案出来了,最缺的是野心。芸芸众生之所以一辈子默默无闻,毫无建树,一生沉迷于打麻将和吹牛皮之间聊以度日,不是缺别的什么稀有资源,而是对美好生活没有强烈的追求和向往,对改变人生轨迹没有极大的野心和毅力。口头禅就是,那不是给咱们准备的。撒泡尿照照,你有那个命相吗。久而久之,你自己都认为没有了,谁还会认为能有。于是乎废掉。
宝钗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首,真乃巾帼不让须眉之词。小小年纪,抱负至高。当别人都沉浸于卿卿我我的花鸟鱼虫中意饮作乐之时,她能清醒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自己究竟要什么。那就是,遇到好风,送我青云。最后证明人家做到了,遇到了好风,也上到了青云。
宝钗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审时度势,识人至明。黛玉死,宝钗出阁成大礼,宝玉装疯卖傻,其内心被宝钗一眼看穿,这种花花公子,纨绔子弟是个神马玩意,她比谁都清楚,不过是想找个台阶下而已,要说他能玩一把梁祝化蝶或者孔雀东南飞,倒还不至于。所以宝钗毫不客气的说,你那个林妹妹早死了,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少他妈给奶奶在这里装13,你要是个爷们,你就去死,你就去殉情,也不枉林妹妹对你一片痴情。可是我们知道宝玉不是爷们,他只是个伪娘而已。
宝钗入幕贾府,其实是接王熙凤的班。当时王熙凤已经威风不再,而且众叛亲离不得人心,更兼贾赦犯罪,宁府失势已成大势所趋,贾琏和王熙凤的出局是早晚之事,所以王熙凤虽不甘,却无奈。宝钗入幕之后,果然不负重望,将贾府重新搞的生气勃勃,宝玉还中了进士,本来第二个小阳春马上就要到来,可是节外生枝,人算不如天算,宝玉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