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匪人”,姓张名汝舟。
张汝舟何许人也
张汝舟,浙江归安人。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霍端友榜进士,北宋时仕履不详。绍兴元年(1131),任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这个军中小吏,是负责检查审核军队粮草、军需供给和军中官员的体禄待遇等事务。大都是在新组建队伍时,才委派这类军中官吏前去“职筹”“审计”。所以他官衔品级虽不高,但在军中却举足轻重。御前亲军溃散后,朝廷对池州驻军进行改编的“军期事务”而来。这个张汝舟来到池阳后,就听到池阳人有关李清照和赵明诚的许多传闻。
有说“赵太守(明诚)远道而来,特地在我们池阳城里安家呢。赵太守是什么人?他是京城建康的太守呀!”
有说“赵太守的夫人李易安,是天下第一女词人!她相貌端庄,举止文雅。这样的才女一年之内,两次来池阳,与池阳有缘,是池阳之福啊!”
更有说“啧啧,赵大人和清照夫人,来到池阳时,带来了整整一船金石、文物、古董。从南门大水埠运到住处,整整搬了三天呢!不要说多,就是搬一车子宝贝,我们老百姓一辈子也吃喝不完呀!”
这些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汝舟这个军中行伍小吏、卑劣小人,大小也是个进士出身,略通文墨,深知官场名望的重要。他对李清照享誉朝野的才华词名和花容月貌,早有耳闻,令他倾倒。这次听到她竟然拥有这么多稀珍文物,可说是价值连城啊,怎不令他垂涎欲滴!
其实,当时赵明诚收藏稀世文物珍宝的名气的确很大,朝廷上下想图他手中古董财宝的人,大有人在,就连高宗皇帝宠幸的太医局医官、和安大夫王继先,在给赵明诚看病时,病没有看好,却看上了赵家珍藏的大量古董。乘人之危,趁火打劫,提出要用三百两黄金全部买下赵明诚手中的稀世珍宝。幸亏赵明诚的表兄、兵部尚书谢克家出面,给高宗皇帝上了奏折:“恐疏远闻之,有累盛德,欲望寝罢。”说这事以权势夺人所爱,传出去恐有损圣德,影响不好。皇帝发话,才被制止。
可想而知,连皇帝老儿的宠臣尚且如此,何况这个军中小吏卑劣匪人张汝舟呢。岂不更是见财眼开,不择手段了!
同名同姓,两个张汝舟
说来也巧,查考史料,两宋时期,朝廷确实有两个同名同姓都叫“张汝舟”的官员:一个张汝舟,昆陵(江苏常州)人,北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宣和二年(1120)任殿中侍御使,因怜上意,于宣和五年降授宣教郎、直秘阁权知越州郡绍兴府。
另一个张汝舟,乃浙江归安人,就是这个派到池州去办“军期事务”的军中小吏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
两个张汝舟。一个是证声斐然,名闻朝野的明州太守;一个是池阳军中小吏,朝中无名之辈。这就给军中小吏张汝舟有了鱼目混珠的可趁机之机,也成为李清照和李远姊弟俩之所以“轻信匪人”、上当受骗铸成再嫁悲剧的一个原因。
李清照受骗再嫁
李清照在著名的《投綦启》感谢信中,开头一段血泪文字,就诉述了她受骗再嫁,酿成悲剧的真相。文曰:近因疾病,欲至膏育,牛蚁不分,灰钉已具。尝药虽存弱弟,膺门惟有老兵。既尔苍皇,因成造次。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
这段文字,用现在的话来说:我因近来一直在病中,己将病入膏肓,无法挽救了。她在这里引用了“牛蚁不分”一个典故:晋人殷仲堪父病虚悸,听见床底下蚂蚁响动,以为是斗牛之声。神志恍忽如此,形容病情十分严重。家中已经为我准备好了封棺用的铁钉和石灰。明诚去世之后,我身边递汤药照顾我的只有生性懦弱的小弟李迒一个亲人,看管门户照应家务的惟有跟随多年的老佣人、老部下了。廖廖数语,道出了她膝下无儿无女孤苦伶仃的凄惨景象。又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和生性懦弱的小弟李迒,才会如此轻率地相信了匪人张汝舟巧嘴如簧的谎言,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张汝舟见我年近半百,病成了这个样子,膝下又无儿无女,弟弟又老实可欺,才敢与媒人串通,送“官文书”上门来说媒。像南朝始安郡的温峤公说媒时,赠送玉镜台作定信物那样做了假,也未可知啊。我们姐弟难察真伪呀!遂轻信了媒人欺诈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