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一个城市的振兴,不光只是产业振兴,更是从文化复兴开始的,而且大都是从总结、活用与提升自己的遗产开始的。”今年初,市长邓伟根的一番话,为江门城市和旅游发展定下了“以文融城”“以文兴旅”的气势恢宏的主调。

  从今年开始,江门四市三区纷纷行动,各自围绕“泉、楼、海、武、学、工、商”特色文化,联手创作“侨都七律”,同声唱和“以文融城”的铿锵主调,热情吟诵一首“打造秀美五邑天地、建设世遗中国侨都”的宏大诗篇,以期最终实现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的大战略。

  那么,“以文融城”“侨都七律”的历史联结和现实意义在哪里?各区市的理念、思路和动作有哪些?未来将会带给江门人怎样的惊喜?从本期开始,江门日报记者走访我市有关部门,并走进三区四市深入采访,以“溯源”和“展望”两条主线,连续推出“印记——解读中国侨都文化密码”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今年初,我市在“以文融城”“以文兴旅”上,开始作出一系列大动作,三区四市分别深掘“泉、楼、海、武、学、工、商”特色文化,联手创作“侨都七律”,共弹“以文融城”“以文兴旅”铿锵主调,打造“五邑天地”大品牌。具体来说,即统筹整合蓬江33墟街、江海南岸印迹、新会学宫文心、鹤山岭南鹤武、台山海丝游归、开平碉楼逸风与恩平恩州学泉,推动第一批12个特色小镇建设,等等。

  那么,旅游景点为何要“融”?为何以文融城、以文兴旅成为江门旅游,江门城市发展的战略新选择?它能走多远,由之带来的愿景是什么?

  旅游与文化联姻再造旅游新格局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刘逸教授在评价江门的旅游时曾表示,各个旅游项目发展不均衡,各个景点之间没有联系。有名的景点游客多,有的景点少人光顾,甚至出现游客到江门旅游不过夜的窘境。旅游资源整合缺乏,导致江门的旅游产业相对比较落后。

  有识之士指出,面对此类情况,江门应结合“兴文旺旅”理念来发展旅游业,通过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文化旅游方式,推出一系列“新鲜”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来江门

  在去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當江门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加强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打造秀美五邑天地,创建国家级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壮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等融合发展的相关计划被写入报告,并提出发展文化旅游的一系列做法,着力打造“秀美五邑天地”文旅品牌。

  “江门的旅游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但也意味着具备大发力的优势。”刘逸表示,江门的很多宝贵的旅游资源没有被过度开发,如果加以系统的整合,找准定为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将原有的旅游资源用文化的方式串联起来,将会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从而产生更好的效果。

  纵观五邑历史发展特色在一个“融”字

  其实,纵观历史,五邑文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个”融”字上:汉越交融促使侨乡出现,土客交融使侨乡发展兴盛,潭西交融使西学东浙。“融”字一直以来就是五邑文化发展的特色。

  在“秀美五邑天地”品牌的打造中,江门市各地将本地的文化特色融入旅游发展,创作“泉楼海武学工商”“侨都七律”,与江门五邑历史特色“融”文化一脉相连,令人惊喜。

  “‘侨都七律’挖掘、整理了七个市、区各自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串联,形成‘五邑天地’整体品牌形象,打破了江门旅游发展各自为证,条块分割,无法凝聚成一个核心拳头产品的局面,在‘五邑天地’品牌的引领下,形成一套动静结合、文武并蓄组合拳,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吸引力。”江门市旅游局资源与市场开发科科长赵俊伟说。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