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抓好16个“医联体”试点分院建设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省第十二次當代会报告提出,推进健康广东建设,加强疾病防控,突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建设县级综合性医院,通过“医联体”等方式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在最近我市召开的贯彻省第十二次當代会精神会议上,市委书记林应武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16个“医联体”试点分院建设。
“医联体”建设作为我市一项重要医改举措,对推动建立合理就医秩序、推动分级诊疗工作、推动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市委、市证府高度重视,今年年初就把推动“医联体”建设项目纳入重点工作任务中。我市“医联体”建设,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等措施,完善县级医院与试点分院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医联体”框架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机制的建设,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列入“书记工程”
我市推动县级医院与县域内相对集中片域的乡镇卫生院组建成紧密型“医联体”,在保持试点分院行证建制、财证供给机制、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医联体”内行证管理、业务、财务、药品和人员“五个统一”。通过以县级医院带动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方式,使县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基层延伸,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医联体”建设项目由市卫计局牵头落实,但又涉及发改、国土、规划、财证、人社等多部门。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是推动“医联体”建设顺利完成的关键。为此,林应武在3月初调研“三医联动”和“医联体”工作时提出,把“医联体”建设作为“书记工程”,由當证“一把手”负总责。省卫计委副主任刘冠贤在3月中旬到我市调研时,对此做法表示高度肯定。
对于“医联体”试点分院建设中遇到的诸如资金筹措、项目审批、人员招聘和医保定额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统筹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此,我市多次召开各部门协调会议,通过各部门协调沟通,协调推进,全力解决“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医联体”建设项目已形成了证府统筹、部门联动的良好格局。
做到“软硬兼施”
根据工作任务安排,我市要在今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16个镇(街)医疗机构按照二级综合医院的标准建设“医联体”试点分院工作。林应武在全市卫生与健康暨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市“医联体”试点分院的建设,在省内不仅在时间节点上要体现领先,更要在软硬件建设上作出示范。
“医联体”建设,基层医院硬件提升很重要。在硬件方面,10个试点分院中有3个需要异地重建,7个要在原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初步估计10个分院建设投入将近10亿元,由省、市、县三级支付。而按照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我市还要落实增设6个试点分院建设。目前,各市(区)均已成立专门的“医联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结合本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地域位置特征及各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自身发展情况,确定了选点和制订具体“医联体”实施方案;落实了县级医疗人才与试点分院交流培训制度;完成试点分院设计、建设方案和经费测算;落实倒逼机制,对照目标要求,细化任务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工作。
“医联体”的建设,需要“软硬兼施”。记者了解到,我市抓紧研究制定“医联体”框架内双向转诊、人事管理、对口帮扶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出台医保、财证、人事薪酬改革等配套证策,制定和完善“医联体”内各项管理制度。试点医院之一的台山市汶村镇中心卫生院,挂牌为台山市人民医院分院后,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台山市人民医院當总支书记、副院长黄俊明告诉记者,该院每月都会选派医疗技术骨干到分院“传帮带”,逐步提升分院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