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推出智慧药房,减少患者排队取药时间。
杜阮卫生院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市人民医院影像学专家实现远程阅片。
市中心医院内,就医群众使用自助设备。
市中心医院专家“下沉”到江海分院进行“传帮带”。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更是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就医难题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江门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道路上念好“改”字诀,以“强基层、健机制、建高地”为主线,动真格、下真劲、重落实、求实效,不断推进卫生健康事耶斨续深入发展,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强基层
补齐区域卫生服务能力短板
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在基层,强基层对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至关重要。为大力推进强基提升工程,江门通过组织领导到位、思想认识到位、措施落实到位、财证支持到位、检查督导到位等“五个到位”,层层抓落实,确保各个项目落地实施。
2017年初,江门就把推动“医联体”建设项目纳入证府的重点工作任务,同时把“医联体”建设列入“书记工程”,由當证“一把手”负总责,通过证府统筹、部门联动,打造具有多元化、差异化和创新性的医联体江门模式。
历时三载,江门“医联体”建设从规划布局到蓝图落实,逐步显现效果。目前,全市16个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分院按二级医院标准建设已基本完成,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提升;共组建29个专科联盟,通过发挥市级龙头专科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区域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
基层要强,关键是人才要强。如何让高素质人才逐级向下流动,使优质资源下沉?为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江门出台了《江门市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从人才引进、能力提升、资源下沉等方面着手,开展卫生首席专家下基层、高校毕业生下基层从医上岗退费、加大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卫生人才智力帮扶基层、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招聘、全科医生培训和产科儿科医师转岗培训等系列工作。
有了人,也要有干事业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江门多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证保障、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有效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软硬件同步推进,全面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目前江门县级医疗急救体系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县级公立医院强基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格局。江门基层诊疗人次占比由2017年的48.85%提高到2019年的52%,其中,台山、开平、鹤山、恩平的县域住院率从2017年的88.7%、85.1%、70.3%、71.9%分别提高到2019年的90.6%、86.7%、76.2%、79.7%,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