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机制
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医改中最为难啃的“硬骨头”,也是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为此,江门以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为着力点,以财证补助机制、医保支付方式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为经济杠杆,以健全医药采购制度和强化监管为手段,在公立医院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江门医疗卫生新格局。
2017年7月15日,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强医保证策衔接,加快实现“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目标,至此,“以药养医”时代已基本告别。
2019年1月1日起,江门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落实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全面实施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同步进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实行同城同价,分级定价,不仅降低了患者费用负担,也体现了医生的技术劳务价值。此外,还出台了《江门市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改革试行方案》,建立药品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方式,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在广东省药品电子交易平台集中采购和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相结合的新机制,增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强化“带量采购,量价挂钩”的原则。
要让群众能看得起病,需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为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机制,江门不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医疗保险管理体系、推进医保城乡一体化改革。
一方面,江门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病种结构、功能定为、定点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和医联体建设等情况,在1—0.65之间按9个档次划分了各定点医疗机构系数,并相应向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倾斜。实行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并不断修订完善,病种数从2018年的4646个扩容到2020年的6137个。
另一方面,江门落实了医联体内上下转诊连续计算起付标准,上转支付起付标准差额,下转不设起付标准,提高试点分院按病种分值付费医疗系数。选定新会区作为试点,拟向省医保局申报探索“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引导医共体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
此外,全面实现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并推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部分有需求的一级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和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
从取消药品加成,到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医保支付改革……江门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逐个破题。
建高地
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也是事关全市百姓幸福安康的重中之重。
2019年7月,江门出台《关于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的意见》,明确要建设一批医、教、研、管理与国内省内一流水平相当的高水平医院,将江门打造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西翼,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医疗中心,提升“中国第一侨乡”的医疗综合实力,服务好辖区群众、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
一是建设高水平重点专科。加强国家级重点(特色)专科的培育建设,开展重大疑难危重症的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鼓励和支持参加制定国家级、省级疑难危重症诊疗规范、疾病诊疗指南和标准等,加强重点建设医院与国内外及港澳台高水平院校和医院的临床技术交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和中医诊疗技术传统优势,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提高中医专科专病临床疗效。
二是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打造省级、市级精准医疗创新平台、转化医学创新平台、生物医学创新平台、中医药创新平台、“互联网+”医疗创新平台、公共卫生创新平台,提升我市医疗科研技术核心竞争力。
三是集聚高层次医学人才。建立医学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组建以高层次医学人才为核心的医学团队,全面实施名医战略,培育市级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