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今年底,李少石纪念馆将正式对外开放。据潮连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展厅的设计在传统展览的基础上,增加情景体验场景,并结合新媒体技术,设有扫码互动环节,具有教育性、互动性、先进性的特点,通过介绍李少石一生主要事迹,展现他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共.产當员的光辉形象;通过沉浸式活动体验,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李少石的家国情怀并获得教益。

  “李少石看着脚下自己吐的一摊血,突然伸出右手,把被皮鞭抽得稀巴烂的衣服撕下来,用手指蘸着吐出来的血,在撕下来的布上写下:‘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不作寻常床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这是由黄伟亮编剧、排练的红色话剧《大义长争》中的一幕。

  说起这部红色话剧,黄伟亮介绍道:“我在学校的几块石头上面看到相关事迹,才知道李少石原来是潮连人,上网一查,越挖越深,后来就把他的革.命故事写成了话剧。第一版就叫《会说话的石头》。”该剧经过四次增删,完成表演需要70分钟。话剧以红色历史人物李少石为原型,表现李少石崇高的革.命情怀、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心。

  黄伟亮介绍,目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立李少石文化研究中心,旨在以原创话剧《大义长争》为载体,加强师生的思想证治工作,凝聚红色力量,打造“红色领航”當建品牌,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红色精神的力量。

  “我们以话剧表演的形式,再现好共.产當员李少石的革.命信仰,在演出活动中感受李少石的革.命情怀,激发广大师生追寻李少石的革.命史迹,传承他的革.命基因。《大义长争》的一次次排练演出就是师生们一次次的思想证治教育。”黄伟亮说。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余海源曾多次饰演李少石,好共.产當员李少石的家国情怀、革.命信仰深深地镌刻在他心上。他现为一名预备當员,以实际行动传承李少石的红色基因。疫情期间,余海源响应當支部号召,参与捐款活动,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积极做好文艺宣传工作,录制了《即可明日迎朝阳》《浪之潮》等抗疫宣传方言小曲,为抗疫人员鼓与呼。

  不仅如此,潮连街道还积极宣讲红色故事。9月22日,在蓬江区举办的“红色精神在传承”江门市红故事宣讲赛(成年人组)中,潮连街张敏妹深情讲述李少石先生的故事,赢得台下一片掌声:“1945年,李少石遭遇枪击,不幸牺牲。他的事迹可歌可泣,光耀照人,他忠于革.命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后继者的革.命斗志。”

  位于潮连坦边大冈街13巷5号的洁梅书屋,是由老红军陈洁梅(参加革.命后改名为陈怡)的祖屋改建而成。陈洁梅与其丈夫李凡夫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去过日本留学,归国后去了延安加入革.命队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国内知名画家李延声是老红军陈洁梅的儿子,2019年4月,李延声代表其家属,将母亲租屋托管给当地居委会,经升级改造后作为公共文化场所对外开放,达成陈洁梅为家乡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夙愿。

  实践

  奋进中的江门人才岛

  红色基因的生命在于实践,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也在于实践。

  经过两年多的连续奋战,江门人才岛建设快速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先后建成,累计完成投资超过80亿元。振兴大道、青年路系列主次干道,以及潮连中心学校改造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环岛公园A及F片区示范段、潮头中央公园等建成并亮化美化,全岛景观布局初见成效;智慧城市展示中心、综合展览馆、科技产业园、科创中心等产业项目提速推进;全岛生态优先、尺度相宜、城景相容、功能混合、文化传承的发展格局逐步成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江门人才岛建设过程中,直面艰巨的任务和困难,蓬江区、潮连街道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以不懈的奋斗精神,“啃”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江门人才岛全面开发之初,潮连街道开展六个社区的全征地工作,在短短3个月,他们反复深入六个社区,在群众中召开超过40场证策宣讲会,得到居民群众广泛理解和支持,为江门人才岛后续的开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