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变化

  国内口罩市场告别“一罩难求”

  自今年5月起,国内市场逐步告别“一罩难求”的局面。

  “5月以来口罩需求减少,生产也逐步放缓。”雄远无纺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永贺说。

  “目前我们仍有部分生产材料和产品库存。”广东互爱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伍慧清说。

  国外出口市场虽然需求旺盛,可也有口罩机企业表示,受疫情影响,技术人员难以为出口设备提供安装调试和技术支持。有口罩企业也指出,各国不统一的产品标准要求和审批许可程序是主要顾虑。

  回归“老本行”,是部分“跨界”转产企业的选择。“复工复产后,我们逐步把重点摆回锂电池生产设备上,目前上游电池生产制造商已逐步恢复生产订单,订单情况基本达到疫情暴发前水平。”谭健超说。

  “现在我们回到销售卫生纸等生产设备上。”立佳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科涛表示。

  永晋源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健洪说:“国内口罩需求已下降,我们会回到卫生材料领域。”

  风向

  技术先行进军大健康领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新常态下,还有更多的江门口罩企业选择“深耕”和“转型”。他们普遍看好“后疫情时代”口罩应用的广阔前景,并一致认为只有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汤锡銮表示,口罩不只是一块布,在功能、样式等方面都可以有很多创新,如:环保材料的运用可破解以往口罩难以降解的问题。

  康美芝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医疗器械。今年初,该公司购买了6台口罩机,产量迅速扩大,疫情期间协助证府有效解决了口罩紧缺的问题。该公司总经理卢剑其认为,疫情后市民群众愈发重视自我防护,在市场供应充足的基础上,消费者选购口罩的标准更高、需求更个性化、多元化。因此,企业必须坚持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加大研发力度。他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合作研发新型儿童口罩产品,并在材料上加强研究突破,运用最新纳米材料,提升口罩过滤效果。同时,公司还持续加大投入,优化生产设备设施,提升质量标准体系。

  口罩不只是“口罩”,还是很多企业进军医疗器械领域的“敲门砖”。

  江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以生产多用途打印机为主,疫情暴发后,该公司利用生产电子产品的无尘车间,经改造成无菌车间后“跨界”生产口罩。以口罩为“媒”,该公司副总裁梁歧江表示,未来将打造医疗器械系列产品,推动大健康领域产品发展。

  鹤山市舒柏雅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春丽表示,以转产口罩为契机,将在做好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医疗器械等产品。南大机器人的谭健超透露,未来希望进军大健康领域自动化设备生产,成为江门智造的佼佼者。

  国内市场饱和,但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市场需求旺盛。对此,我市不少口罩企业已经取得出口白名单资格,瞄准国外市场发力。

  一线观察

  口罩产业需加快高质量发展转型

  作为普通防护用品,口罩行业在大健康领域存在感一直不强,其主要原因是市场容量不大,口罩售价较低,刨去生产成本后,生产商利润空间狭小,因而长期“遇冷”,企业投入意愿不强。

  疫情袭来,口罩作为应急防疫物资需求激增,仅凭行业“守军”,巨大缺口一时难以堵上。危急时刻,大批具备条件的企业迅速转产、扩产,“援军”入场后“一罩难求”的局面迅速扭转。

  然而,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口罩市场供过于求,厂企难免面临价格下跌、产能过剩、产品滞销等问题。风口过后,何去何从。不仅企业面临抉择,口罩产业也站上了“分岔口”。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