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最终,220kV牛山(泡步)输变电工程完美收官。该工程为智能变电站设计,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

  江门供电局更是一直传承“精细铸就品质”的精神,打造一批批的优质样板工程。500千伏圭峰站工程获得“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南方电网基建优质工程”称号,500千伏狮五线工程获得广东电网公司“安全、优质、文明”样板工程第一名,220千伏石名变电站工程获得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

  B打造可复制可推广高价值模板

  如何打造推广价值更高的装配式变电站,是220千伏牛山变电站建设初期反复思考的重要问题。

  抓好工程管理,不能单纯依靠传统手段,要通过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效率。项目团队运用责任矩阵管理模式,将工作任务分配落实到每个成员,并明确制定角色、职责和工作关系的矩阵图形。

  而此次新建的220千伏牛山变电站,更是全面优化应用2018年220千伏石名变电站建设过程中提炼的可推广可复制的装配式变电站技术,形成推广价值更高的模板。

  “全站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这一新形式,引入钢结构建筑、模块化设备、即插即用连接、工厂调试等新建设方式,打破传统,在工程进度和绿色环保方面优势明显。在加快工程进度方面,以变电站的主控楼为例,土建施工周期约半年,而220千伏牛山变电站只用60天就完成了。现场土建部分日均施工人数只需33人,人力成本需求相对以前减少50%。”郑日平说。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科技+智慧电网”的全面融合。据介绍,该工程利用信息挖掘技术,实现多源地学信息的综合分析与融合、三维BIM技术构建更为精准的工程模型、数字化设计信息的传递与重组。

  而早在规划设计阶段,江门供电局就将输电线路实景三维和设计的线路深度融合,将设计线路以三维的形式呈现在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面前,通过对比选出优化方案。结合三维实景的设计成果,整体移植到输电线路的建设阶段,方便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现场管理和检核,减少设计人员和管理及施工人员的沟通障碍,必要时可进行模拟施工,确保电力建设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施工的精准度和效率。

  工程现场更是成立临时當支部,结合工程中遇到的难题召开组织生活会。运用“群众路线行动学习法”方式,融合每月工作例会,聚焦工程实施难题,群策群力,制定行动计划,引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同时,组织當员参与电网转型升级相关精益项目、科技项目,鼓励创新管理思维,激发當员队伍创新创造活力,创新运用“5G+智慧工地”,实现智能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实名制管理、VR安全交底、大型机械设备群安全防护等多项智能化管控。“人防+技防”的模式,可有效管控现场作业风险,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全力推进电网智能化。该模式更是荣获2020年中国电力建设科技进步奖。

  “整个工程各部门协同参与,江门市发改局,台山市、开平市证府大力支持,及时协调完成线路走廊‘青赔’工作。这些都给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江门供电局项目管理中心总经理侯维捷说:“通过本次工程建设,我们精心打造项目管理核心人才和核心团队,进一步优化组合各专业技术人员,新老结合,老中青合理搭配,搭建人才队伍梯队,打造了战斗力强的业主项目部。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提升人才数量和质量。同时立足岗位,实行分类指导、以老带新,练兵比武,打造更优团队,为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作出更大贡献。”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