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紫稻种植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刘子贵与林锡周交流火龙果种植。

  陈超能的虾场饲养的澳洲小青龙虾是移动应用商城的主要产品。

  “刘老师,你们来了?快来喝茶!”11月25日早上,云浮市云安区永星村村民林锡周见到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江门职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刘子贵一行,热情地打招呼,并给大家介绍他种植的火龙果今年的长势和收成。

  几年前,林锡周还是永星村的残疾贫困户,如今已是全国致富带头人。去年开始,他承包山头种了约6.7公顷(100亩)火龙果,而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刘子贵,经常来做技术指导,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当地很受欢迎。

  近年来,广东省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作为被省科技厅遴选出来、获批资助的高职院校之一,2019年开始,江门职院就派出了11个小组,共43位农村科技特派员,对接云浮市30个贫困村,开展包括紫米产业基地建设、新农村规划、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信息化培训、乡村科普等11个项目的帮扶。

  目前,这些项目已初见成效。近日,记者跟随江门职院几名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深入云浮市新兴县、云安区、罗定等部分乡村的田间地头,一起体验项目成效,感受科技兴农给农村农民带来的新变化。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娄丹

  A助力“土专家”发挥大作用

  在永星村半山腰火龙果种植基地,林锡周夫妻两人正在打理果苗。早几年,外出务工的林锡周工作时发生意外导致右手残疾,这不仅让他失去了工作,还让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了解到林锡周曾在火龙果场务工,熟悉火龙果种植技术后,2016年,驻村工作组帮助他规划种植火龙果,并从技术和资金上给予大力帮扶。初步尝到甜头后,林锡周扩大了种植规模,并带动周边村民一起种植,可以说是当地种植火龙果的“土专家”。

  永星村曾是省级贫困村。2019年底,根据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的工作安排,江门职院技术教师深入云浮市云安区永星村进行调研,了解到当地重点扶持火龙果产业,村民对火龙果种植有迫切的技术需求后,便派遣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刘子贵、张伟雄等一行4人来到永星村开展火龙果种植技术帮扶。

  农村科技特派员不仅请技术专家就火龙果的品种特性、联排搭架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及病虫害防控进行详细讲解,还到村民陈庆坤的种植场对果苗进行现场诊断,发现不少火龙果患有“溃疡病”,于是现场指导农户对症用药、及时剪掉病发茎秆,带到园外销毁或埋葬。

  目前,永星村约有70户村民种植了约53.3公顷(800亩)火龙果,林锡周就是其中的种植大户,从刚开始种植几百个桩,发展到现在接近4000个桩16000株的规模。一年稳产期达20多万元,于2019年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林锡周很感谢驻村工作组及江门职院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帮扶。“刘老师他们经常会过来指导,平时也会线上指导,我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及时向他们求助。”林锡周说。

  “我们永星村还准备发展家禽养殖,到时候技术方面也需要指导。”永星村委驻村第一书记梁海泉指着半山腰一处刚建好的养殖场说。

  B助力“好项目”得以真落实

  在新兴县天堂镇,大片大片的紫米稻田已经收割,只有靠近路边的一片紫米试验田还挺立在田间。不远处,是正在建设已初现雏形的乡村旅游点。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