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经系统治理后,流经我市的最大河流西江常年保持Ⅱ类水质。

  近年来,江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成效显著。今年5月,我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获得4000万元奖励;2018年和2019年,我市以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省河长制考核“优秀”等次;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我市连续五年获得“优秀”等次……

  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市优良水体比率上升12.9%;9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率达到100%,创近5年同期最高水平。河湖面貌得到改善、市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日渐提升,我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从“有名”迈向“有实”,一批“江门经验”的诞生,变“河长制”为“河长治”,“水美侨乡”画面越发清晰。

  机制先行

  将流域水质保护等机制纳入地方性法规

  整洁的碧道上,修葺一新的骑行道与步行道蓝红相映,老人们在此漫步,小孩在大人的照看下追逐嬉戏,一旁的釜山人行天桥桥面上,不少摄影爱好者采风拍照,这样一幅人、景、水“交相辉映”的美景图,便是被网友评为江门市十大“网红打卡地”之首的城央绿廊碧道。如今这样的景象,在侨乡并不是“一角之景”,沙坪河从昔日“黑臭水体”化身植被繁茂、碧波粼粼的生态宝地,开平住家船船民“洗脚上岸”,让潭江江面“一望无疾”焕发新容颜。

  自2018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我市因地制宜,创新机制打出治水“组合拳”,构建了一整套长效工作机制并不断完善。“全面推行河长制后,我市率先实行‘双总河长制’,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制体系构建工作,同时率先在全省将河长体系延伸到自然村一级。”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河长制述职长效机制方面,我市在2019年先行先试县级总河长向市级总河长述职的基础上,今年探索实施镇级总河长向县级总河长述职制度,通过“述职制度+年度方案”的形式,构建起市、县、镇三级“全联动、全链条、全覆盖”的河长制述职长效机制。

  同时,我市是全国较早将流域水质保护、河长监督考核等机制纳入地方性法规的地级市。2016年,我市出台《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2018年,结合河长制工作,我市对保护条例进行了修订。此外,我市还出台了全省第一个河长制水质考核奖惩工作方案,将水质污染指数改善率排名作为主要评判标准,对年度水质综合考核排名前三位的市(区)给予奖励,对水质污染指数同比无改善且排名后三位断面所在县级河长实施约谈。

  “为了更好地推动治水工作落实落细,我市还建立了河长巡河履职‘三个清单’(月度水质清单、月度工作清单、月度问题排查清单)制度,让河长带着问题去巡河。”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还通过明察暗访强监管的方式,聘请第三方社会机构,对全市河湖治理常态化开展暗访巡查,在媒体设立河湖整治“红黑榜”,接受社会监督,强化监管效果。数据显示,自2017年7月以来,我市在不断完善的机制下扎实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实落细,3年多来共解决河湖问题2.5万多宗。

  扎实整治

  逾4100公里河道实现常态化管理

  2018年,开平市以河长制为引领,组织对住家船“河湖顽疾”进行依法清理、阳光清理、和谐清理。如今,开平城区217艘住家船的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200多户船民“洗脚上岸”,江河逐渐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如今我都是‘脚踏实地’,不再像以前在住家船上生活的时候,行走还会摇摇晃晃了。”今年89岁的老船民徐荣说。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