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心理

  移民和农业本来是开发这个阿尔法星的主要原因,矿产不是。从小行星带捕获一个陨石的成本更低,而且没有所属权的争夺问题。但虫族的出现破坏了我们原本的开发计划。

  这些低等生物比我们更适应这里的低氧环境,特别是在风暴季来临的时候。那时肆虐整个阿尔法星的风暴将刮起时速100公里,高度上千公里的尘暴。那时无论多先进的激光雷达探测范围都超不过二十公里,而且空气中的含氧量会进一步降低到10%以下,而危险的氢气和HCN会高达70%。人类无法在这样的空气中呼吸,而虫族却能。原本以为可以控制甚至利用尘暴的科学家发现自己错了,就跟当初生物学家对虫族的判断一样。几次试图影响尘暴的努力都宣告失败,不过唯一不同的是这些失败没有象对付虫族那样造成大量的伤亡。

  所以对于这场战争的失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其战略地位的忽视所造成的。试想,只有两艘云级星舰,500名士兵的情况下,如何对抗15万的虫族大军呢?

  更何况我们在战争的一开始就损失了一艘云级星舰,它的冒进就是因为我们自身恐惧,想尽快结束战斗,撤离这颗星球的思想导致的。

  虫族的第一波进攻时在12月21号开始的。云级星舰北京号发现大量虫族涌出巢穴,向殖民地移动。于是想先发制人,用大和炮对虫族母巢发起了攻击。利用我们的空中优势先期遏制虫海战术,甚至希望让其放弃进攻。这个思路本身没错,也是在以往多年战役中成功过的经验。

  但问题是虫族也知道这套战术。

  所以当北京号驶入母巢领空,想用“雷霆之雨”清扫时,中了敌人的埋伏。

  事先我们发现过虫族的地下基地,而且还建设了一些地震波监控点来探测它们地下基地的情况。但我们根本无力建设很多这样的探测点,更不可能在虫族母巢附近建设,事实上我们只在殖民地周围建设了少量的地震波监测点,而这已经让我们捉襟见肘的人力苦不堪言,要知道殖民地的技术人才嫉妒缺乏。地震监测站只能和民用科研机构共管,而且负责人陈昂博士不但要负责原本的科研任务,还要负责收集转化移民区的空气供给。

  所以当北京号开始摧毁母巢的时候,并没有预计到会遇到飞龙。它们的数量很多,铺天盖地,北京号上的主反应堆正在给“雷霆之雨”供能,没有多余的动力让其加速,甚至连防空火力也不足,几艘护航战机组成的防线很快被突破,北京号寡不敌众。它本身的装甲,防空设计没有那些所谓专家说的缺陷,实际上就是战术上犯了错误,导致了我们在战争初期的失利。

  北京号被击落后,我们立刻加强了戒备,一方面派部队去它坠毁的地点营救,另一方面开始武装平民。大家都知道剩下的上海号不可能带所有的人离开,甚至想继续保持空中优势都很困难,事实上后来事情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上海号也险些被击毁,依靠空中打击阻挡进攻的战略胎死腹中。

  虫族最初的进攻是试探性的。虽然它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优势,但仍旧小心翼翼。它们只派出了几千只装甲虫和小狗组成的编队,对前沿堡垒和移民地的几处进行了攻击,甚至连飞龙都没有派出。我们很快就击退了这些攻击,但后来才发现那些攻击只是在试探。

  我们采取了积极的防御战术,派出十几个小分队打击虫巢外围的虫族部队。这样的主动攻击看似危险,实际上很安全。依靠上海号的高空炮灰和小分队的高机动性,我们成功摧毁了几个地下基地,杀灭了大量虫族。不过就算这样也无法挽回失去北京号的损失。

  上海号的司令韩梅是个头脑冷静的指挥官,而且有多年的对虫族作战经验。她并没有因为这些小胜利而沾沾自喜或者大意,而是小心翼翼地巩固着战果,并且要求地面部队做好迎接大战的准备。她说,战斗才刚刚打响。

  果然,一周以后她的预感应验了。大尘暴提前降临了。这是虫族发动大规模攻击的最好时机,也是我们最危险的时刻,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工厂全面转而生产军工品,让每电磁门炮都有足够弹药,部队从坠毁的北京号上卸下可以用的武器,上海号空头给我们大量作战机器人和飞天装甲。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