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父事件·人物
父亲杨文言
杨秀英6岁时,母亲便去世了。母亲在她的记忆中是一片空白。
杨秀英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杨文言是1939年,也就是她10岁那年。一天夜里,父亲来到准备入睡的杨秀英跟前说:“孩子,我要走了,将来你姥姥会照顾你的,如果有人问你我去哪了,跟谁也别说。”随后父亲消失在夜色中,再也没有回来过。
杨秀英说,父亲从小就替地主干活,受尽了剥削,吃尽了苦头,有几次险些被活埋。后来父亲捎口信回家乡,她才知道父亲已经到了东北,开始时是在大连一带跑船,后来又被日本人抓到煤矿当劳工,冒死逃出虎口。杨秀英之后又从姑姑那里得知,父亲曾在丹东的大舅家躲了3天。杨秀英的大舅给杨文言买了一套跑船的工具,他便在沿海一带跑船,自此杳无音信。
杨秀英说,父亲杨文言的音容笑貌她还清晰地记得,因为当时她已10岁。她说,“父亲生得一双大眼,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机智而有胆量。父亲非常乐观,经常哼着小调。有时在村中干活,先到了地头,也要载歌载舞一番。父亲痛恨地主,这也可能是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的缘故。”
认父事件·历程
父亲和“杨子荣”一模一样
杨秀英说,她来到东北后,不断寻找父亲的下落。后来家乡来人说,上面有部门在调查杨子荣的事迹和他女儿的下落,乡亲们都感觉与她的情况非常相符。
1977年1月,杨秀英特意回到了山东老家,并意外得到了杨子荣战友孙大德的住址。1978年,杨秀英怀着迫切的心情来到了北京孙大德家。当时孙老已经过世,家中只有孙老的妻子和女儿。在孙家的相框中,杨秀英看到了杨子荣的照片。“那张照片中杨子荣同我记忆中的父亲一模一样,另外,照片上的杨子荣还同我叔叔很像。”尽管这已是多年前的事情了,但跟记者提到这一幕时,杨秀英仍显得非常激动,眼中含泪,“我敢断定,杨子荣就是我失散多年的父亲杨文言。”
离开孙家后,杨秀英与黑龙江省海林杨子荣烈士陵园联系。陵园的有关负责人接待了杨秀英。这位负责人说,调查组认定的杨子荣年龄与她父亲的年龄不符,相差11岁。后来杨秀英又和在上海工作的叔叔杨文良一起来到陵园。杨文良一眼就认定,墓碑照片上的杨子荣和自己的哥哥杨文言就是同一个人。但是后来陵园方面称,因为上级组成的调查组已经认定了杨子荣的后代及家乡问题,并且已经形成了结论,让杨秀英回家等候通知。杨秀英悻悻而归。
1979年,杨秀英得知民证部门在寻找杨子荣的家人和失落的女儿时,将有关材料邮寄给国家民证部。民证部于1979年4月3日,把材料转给黑龙江省民证局信访室。随后黑龙江省民证局又将材料转给当地的海林乡证府民证科。当年7月31日,黑龙江省民证局又将材料转给了辽宁省民证局。接着辽宁省民证局又把材料转给当时的盖县民证局,盖县民证部门依据此事已经认定为由,停止了调查。至此,杨秀英寻父没有了下文。
而杨秀英寻父一事在荣成当地更是沸沸扬扬,村里村外人人皆知。乡亲们都认为杨文言就是英雄杨子荣。1985年,山东省荣成马道乡金角口村委会还特意为杨秀英出具了证明材料。记者注意到,在这份材料中,盖有当地村委会的印章。与此同时,还有和杨文言同龄的5位村民,他们经过综合分析后一致认定,杨子荣就是他们村里的杨文言。
据杨秀英的儿子介绍,至1986年,杨秀英认父一事因为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最后确认,认父工作暂停。不久前,新编电视剧《林海雪原》播出后,杨秀英一颗始终未能平静的心再掀波澜。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再次踏上漫漫的认父之路。
认父事件·焦点
寻找关键证人
杨秀英认为,杨子荣是其生父杨文言的证据有两个:
第一,上世纪70年代初,她曾辗转来到北京杨子荣的战友孙大德家,在孙大德家墙上的一个镜框中有一张杨子荣的照片。杨秀英认定,这张照片上的人就是她的父亲杨文言。
第二,杨秀英到黑龙江省杨子荣纪念馆认父时,拿到一本杨子荣的宣传册,上面有一幅杨子荣的照片。她将照片拿回家乡山东荣成后,家乡人对照片进行辨认,很多人认为照片上的杨子荣就是杨文言。村、乡两级证府最后还在认定材料上盖了章。
杨秀英还向记者透露,她的律师正在寻找一位关键证人,他的证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