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事件
不能自己写部书扬名立万?吕不韦听完后觉得很有道理,便组织门客展开了撰写,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成书之后,吕不韦很骄傲,他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若有人能改动这书的一个字,赏黄金千两。”布告贴出去后,人人忌惮吕不韦的权势都不敢改动,而一字千金的故事却流传下来了。

        公元前235年,此时的嬴证早已不是那个刚到秦国之时八岁的孩童了。他的童年时代是在受尽欺悔、备受压抑的环境中度过的,少年时代又在宫廷中对尔虞我诈的权利斗争中耳濡目染,形成了他嗜权如命、残忍暴虐的性格。当听说吕不韦回到封底后仍然结交诸侯、朝臣,甚至“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他非常震惊。他既怕吕不韦真的被请到别的国家去,将来成为秦国的对手,又怕吕不韦发动证变,毕竟他曾经担任十多年的丞相。为了保住王位,为了自己的绝对权威,他决定进一步处罚吕不韦——将吕不韦迁到偏僻荒凉的蜀地去。

        他不愿亲自下令处死吕不韦,而是写了一封信,派人给吕不韦送去。信是这样写的:“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史记.吕不韦列传》)

        司马迁写吕不韦收到嬴证书信后的思想活动,只用了六个字:“自度稍侵,恐诛。”“稍侵”,原意是疾病逐渐加重。这里,可理解为吕不韦已经看出嬴证是在一步一步地逼迫他。他断定,嬴证早晚会将他处死。当天,吕不韦将鸠毒放进酒中,一饮而尽.....

        

 

        死后,他的陵墓被葬在了现在的河南省,也就是当时吕不韦的家乡—卫国。它的墓却是孤零零的,没有丰碑,没有赞美,只是孤零零的在那里立着,完全看不出里面的人曾经是叱咤一时的当朝宰相。

        吕不韦的一生,充分体现了其作为商人的特点——精明,他做每一件事都是为利益所驱使;也正因如此,一旦他的利益受到损害,便奋起反击,结果,他与嫪毐的争斗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吕不韦的离世最终巩固了嬴证的王位,嬴证终于完成了对权力的控制。泰山之高始于寸土,长江之广起于溪流。吕不韦在嬴证的上位、秦朝的霸权贡献颇多,最后却落得身死族灭,吕不韦之死,不得不让人感慨人生的无常。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