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她心中如此如此,天意却不然不然。
婚后的小日子没过很久,周循就病死了。更糟的是妹夫兼兄弟的孙登太子也在公元二四一年三十三岁时就死在了他爹孙权的前面。
孙鲁班的大志鸿图尚未来得及展开,就报废了。
孙权心疼女儿寡居,再次为她选择了一位丈夫,于黄龙元年(公元二二九年)将她嫁给了“卫将军兼左护军兼徐州牧”的全琮。因为嫁给了全琮,孙鲁班在史书上就又有了一个名字:全主。即出嫁全氏的公主是也。
全琮字子璜,他的功名成就远在短命的周循之上,后来一直干到了东吴大司马的程度。在迎娶孙鲁班之前,全琮已经有过妻室,还生了两个儿子。而孙鲁班则为他生了小儿子全吴——这是个什么蹊跷名字?
很多人都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照道理来说,步皇后、周循、全琮,在史书上留下的名声都非常好,那么,跟他们关系密切的孙鲁班也应该久受薰陶、德才兼备喽?可惜,孙鲁班以她的所作所为,在奉行这句格言的人们头顶上,敲了一记闷棍。让人不得不相信,世上确实有“匪夷所思”这回事。
孙鲁班嫁给全琮十年后,她的母亲步皇后去世了。东吴后宫不可无主,立谁为后的事情又提上了议事日程。
公元二四一年,太子孙登早逝,按照长次顺序,就该是老三孙和了(老二孙虑死得比大哥孙登还早)。
孙和为人很好,而且文武双全,对事物见解独到,加上排行靠前,本来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可是他的同母弟弟老四孙霸却不甘心。于是东吴朝廷为立太子而分崩离析。
支持太子孙和的都是些正统的君子型人物,其中包括孙鲁班的妹夫、娶了孙鲁育的骠骑将军朱据(孙鲁育因此又被称为朱主)。
支持孙霸为太子的,多数都是皇族中人,孙鲁班生母步皇后的族人步骘、孙鲁班的后夫全琮、孙鲁班的堂侄儿(后来的奸夫)孙峻等等……
如果光看派系,恐怕很多人都会认为,孙鲁班也该是支持孙霸的吧?
不然。她两个都反对。
问题出在太子孙和、孙霸共同的生母琅琊王夫人身上。
不知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孙鲁班与琅琊王夫人结了仇。——能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呢,不过是后宫女人之间的鸡毛蒜皮而已吧?千不该万不该,琅琊王夫人不该跟这位心胸狭窄又招惹不得的嫡出公主结下梁子。
孙鲁班唯恐孙和孙霸兄弟任一个做了太子、琅琊王夫人都会当上皇后,到时自己没有好日子过。所以她变着法子在父亲孙权那里挑拨,不但不肯让王夫人当上皇后,更不肯让孙和兄弟好好当接班人。
孙权象大多数男人那样,虽然对儿子爱得紧,对为自己生儿子的女人却未见得有多深情。孙鲁班眼看直接推翻孙和的太子位不能得手,就转而在孙权的耳朵边上吹风进谗,数落琅琊王夫人的不是。
果然,这些话在孙权那里很有市场,孙权非常相信自己娇宠的女儿,渐渐地对琅琊王夫人产生了偏见。
不久孙权生了一场大病,孙鲁班立即表现出顶级的孝心,时刻不离父亲的病榻前,端汤送药,好生殷勤。
孙权看着女儿“强忍悲戚”的忙碌模样,仿佛觉得心爱的步夫人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边,被感动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