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建炎三年发生的一件事让高宗的好色生涯就此终结。这一年的三月,金人派兵突袭扬州,前锋距离扬州城仅有数十里。消息传来时,高宗正在扬州的行宫中行乐,闻听此消息,不由惊慌失措,起身就跑,虽然侥幸逃脱,但由于惊吓过度,却留下了终身的后遗症,就此丧失了生育能力。
自然,这样有伤国体的事情正史是不会明确记载的。此事见于南宋一本名为《朝野遗记》的笔记中。虽然或只是坊间的传闻,但确有很高的可信度,因为种种证据表明,二十出头的高宗此后的确失去了生育能力:在此之前,年纪轻轻的高宗已经育有一子多女,但此后数十年,再无生育。
更不幸的是,高宗唯一的儿子在三岁患病时,被炉子倒地的声音吓到了,竟然就此夭折。
高宗无奈之下,只能在赵氏宗族中收取义子。高宗自然不甘心就此将帝位传给外人,因此,虽然收了义子,却始终不愿意确定其储君的地位。无疑,其内心里,仍然渴望奇迹能够出现。直到三十年后,已经年过半百的高宗对于自己生子已经彻底丧失信心,方才明确了义子的太子地位,这便是日后的孝宗皇帝。
由此可见,高宗的“寡欲”并非出自本愿,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说他的长寿真得益于此的话,真可谓不“性”长寿了。
抛开禀赋与寡欲,宋高宗赵构长寿与其一些生活习惯和爱好应该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他的生活作息比较规律,每天都有固定的读书时间,早上批阅奏章,午后读《春秋》、《史记》,晚上读《尚书》,时常到半夜方止。他特别喜欢读《左传》,每二十四日读一遍。也喜欢《资治通鉴》,即使是节假日也不曾停辍。
作为战乱中就位的君主,宋高宗不管是真心还是要标榜自己,在生活上确实相对简朴。特别是建炎年间,他的饮食起居非常简单,曾说自己不爱吃肉,而喜欢蔬菜、豆腐等清淡饮食。日常的器具也以实用为主,不追求美观。在扬州时,曾有人献上奢华的器具,高宗命人将其在闹市中焚毁,借以表明自己不事奢华的决心。
与其父徽宗一样,高宗也是一个书画爱好者,特别精擅书法。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擅长各体书法:“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在高宗传世墨宝中,有一副嵇康的《养生论》,是高宗六十多岁时所写。明代大学者王世贞阅后大为叹服,认为高宗在如此高年尚能写下这样精妙的作品,可说真正领悟了《养生论》的奥旨。
高宗对于自己老年生活的安排也具有积极的养生意义。他年轻的时候为了帝位,连被金人俘获的父兄都弃之不顾。但年老之后,却懂得了适时放手,在五十六岁时,就早早将帝位禅让给太子,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免除了许多俗务的干扰,得享二十余年的清闲。单以这一点而论,倒的确符合了孔子所主张的“老年戒得”的养生原则。
我国封建帝统一般都是子承父为,其余情况都属特例。我们都知道北宋宋太祖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的,至于赵光义的皇位合法性已无从考据。但北宋覆灭南迁后建立了南宋之后,南宋高宗赵构为何要选选赵匡胤的后代继位呢?
网络配图
以小编的臆断更多的是对其先祖赵光义夺位的愧疚。
由于宋室南渡以后,普遍认为宋室的遭遇是由于天命所至。赵匡胤并没有失德,但是其子孙却不能享国。特别是据说金的统帅金兀术长得很象赵匡胤。是赵匡胤托他来索取天下的。于是认为应该把天下归还赵匡胤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