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看到他的一幅塑像,不过是个干瘦的老人,一件僧袍穿在身上也如同灌满了秋风一样空空荡荡,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人,用他瘦如笔杆似的身子作画笔,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着强烈生命意识的艺术世界。
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生是悲愤的一生,也是孤凄的一生,更是创造的一生。他以大写意的笔墨,将自己的满腔悲愤发泄于书画之中。他笔下的一枝一叶,是自己生命的骨血;他画出的鸟啼涧鸣,是他内心无声的歌哭;他画出的丑石怪禽,是生命的倔强与傲岸的写真。他的字号别具匠心,“八大山人”四字连写起来像“哭之”又像“笑之”,包含了他极其复杂的情感,他胸中有郁结,不能自解,就像一块巨石堵住了一口泉水。
朱耷是明朝宗室后裔,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朱元璋的后裔都以“金、木、水、火、土”为名,朱耷原名叫朱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世代居住在江西南昌。
正是因为明朝皇室后裔的身世,在明末清初之际,朱耷活的极为压抑。当时清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虽然明面上善待明朝皇室后裔,但是暗地里却经常借由各种原因绞杀朱氏一族。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朱耷隐姓埋名,装疯卖傻,最终甚至削发为僧,遁入空门,后来改信道教。就是这样的生活经历与情感经历,让朱耷的绘画风格独树一枳。
朱耷的家庭绝对可以说是书香世家,满门画家,且成就都不低。朱耷的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
网络配图
朱耷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中成长,自幼就受到祖父辈的艺术熏陶,因此在绘画方面展现了极高的天分。据说他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的时候便能画青山绿水。
朱耷的绘画成就的巅峰时期,是在他六十岁以后,以“八大山人”为号之时。
八大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这个少不仅指对象少,同时也指用笔少。八大山人的画作,时常出现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都是一副完整的画作。他这种化繁为简,“惜墨如金”,经过他的巧妙构思,最终却能以少胜多,意境深远。
其次在绘画主体的形象方面,朱耷追求变形,而他的变形还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追求形与趣、与巧、与意的紧密结合。所以观八大山人的画作,往往都能求得不同的见解与感受。尽管他的对象极少,但是却不会让人绝对单薄寂寞。
第三构思精巧,布局巧妙。在整体的布局构思方面,朱耷追求是否用得适,用得出奇,用得巧妙。三者合一,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以此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