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负羁带着食物夜里来到宾馆求见,重耳正饿着呢,很生气地坐在那里,听说曹大夫僖负羁求见并送来了饭菜,就请了进来。僖负羁先为曹君解脱了几句,主要表达了自己个人的相敬之意。重耳很高兴,叹了口气说:想不到曹国还有这样的贤臣,我如能有幸复国,一定知恩图报。
重耳用餐自然就发现了埋在饭食中的白璧,感激地对僖负羁说:大夫您能惠顾我这流亡之人,让我在曹国的土地上不饿肚子,我已经知足了,怎么还能收你的重礼呢。相互几经推辞也没有收。
僖负羁感叹道:晋公子穷困到这个地步,仍不贪财,他的志向不可度量啊。
第二天,重耳一伙离开了曹国,曹共公理都没理,惟有僖负羁送出城外十里才依依惜别。
重耳一行离开曹国去了宋国,狐偃打前站先到,找到故交宋国司马公孙固,公孙固说:宋君不自量力和楚国争胜,结果兵败,大腿受了伤,到现在还不能走动。但听说公子的大名,让我们一定扫净馆舍,恭候车驾。
公孙固入朝报告给宋襄公,襄公正恨楚国,需要贤能之士扶持他,准备向楚国复仇,听说重耳来了,他认为晋是大国,重耳又贤名远著,很高兴。因为伤没好不能迎接,就派公孙固出。接待得很热情,是以国君之礼相待。也像齐国一样,以车马二十乘相赠。重耳非常感激,住了几天,拜见的人接连不断。
狐偃看宋襄公的伤总也不好,一直不能和公子见面商量大事,就以复国的事和公孙固在一起商量。公孙固说:公子如果想休整一下,解除一路的劳顿,宋国虽然小,尽可以满足你们的要求。但如果想实现复国大志恐怕很难,宋国刚打了败仗,已经力不从心。想复国你们就只能去求助大国才能成事。
狐偃说:司马所说的也真是肺腑之言。当天就把这话告诉了重耳,大家又开始准备出行。襄公听说重耳要走,又馈赠了很多粮食和衣物,大家都很感激。
重耳离开宋国准备去投楚国,但去楚国必须途经郑国。
到了郑国,有人报告给了郑文公。文公对群臣说:重耳背叛父亲逃亡在外,各国都不接纳他,屡屡饥寒不能自保,这种被人鄙视之人,不必理他。
上卿(相当于总理)叔詹(zhān)说:晋公子有三助,是上天佑扬的人,不可以慢待。
郑伯说:怎么个三助?说来听听。
叔詹回答说:古人说“同姓为婚,其类不蕃”(意思是:近亲结婚,孩子不聪明,家族人丁也不兴旺),而重耳是献公和狐女所生,是生来就有大智之人,这是上天所赐,这是第一助;自从重耳出逃,晋国就一直不安定,这是天意等待能人治国,这是第二助;赵衰、狐偃,都是当世英雄,他们能忠心扶佐重耳,必成大事,这是第三助。有这三助,君上您应对他以礼相待。礼视同姓,帮助穷困,尊重贤才,顺应天命,这都是美事美德呀!为什么不做呢?
郑伯说:重耳虽然有贤名,可现在都快老了,还能有什么作为,你还指望他能做什么大事?
叔詹说:如果总不想对他以礼相待,那就杀了他,免得留记仇怨,以绝后患。
郑伯笑着说:你这话就过了,先是让我接纳他,接着又劝我杀了他。以礼待他,恩在哪里?杀了他,何必结怨。
于是传令门官,关闭城门,拒绝重耳入城。
重耳无奈,只能驱车绕城而过。
世态炎凉啊!古今都是如此。
重耳一次路过卫国的时候,重耳和随从被人追击,逃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饥困交加。这时重耳发现大臣介子推不见了,有人说他临危脱逃,重耳却相信介子推不是那种人。果然,过了一会儿介子推给公子重耳端来碗肉汤。公子重耳狼吞虎咽吃完后,才知道这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肉来煮的汤。重耳很是感慨,表示将来即位后一定重加封赏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