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是战国末期秦国人,他12岁时秦朝还并未建立,他其实是被封为上卿,这个职位一般都被授予劳苦功高的贵族,而且表明受王侯所青睐。
这份荣耀赐给一个少年,首先要知道甘罗是出身秦国名家,承其祖父,秦国名臣甘茂之名;其次便是他出奇谋让秦国获得了十几座城池。
当时,把持朝证的相父吕不韦想让一个叫张唐的人去出使燕国,促成秦国和燕国之间的联合,正好燕国的太子丹也前往秦国作为质子,眼看两国就要形成联盟攻打赵国。但张唐拒绝吕不韦的任命,甘罗于是首先向吕不韦自荐去说服张唐: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又在陈明利害,成功说服张唐以后,大展奇智,他前往赵国,告诉赵国国君秦燕即将联盟,让赵国国君干脆先割地给秦,让秦国把燕国太子送回去转而和赵国联盟,解决外交上的重大威胁还可以少割点地。
赵国上下想了一下,好像确实只有这个办法,于是割十一城给秦,秦国也把燕国太子送了回去。
就这样,靠甘罗的口才谋略,秦国不费一兵一卒拿到了十几座城池,由此当时的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嬴证给了他这么高的封赏。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记载:
“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按理这个年纪轻轻就封爵的少年应该在秦国前途无量才对,然而奇怪的是他后续的故事正史无载。
对于他的结局,人们也很好奇,所以也产生了种种猜想。史书无载的第一个可能就是专主去世,甘罗会不会是早逝呢?
毕竟,人言:“过慧易折,情深不寿”,这话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甘罗十二岁身居上卿高位,虽然在奇谋、口才这方面颇有天分,但心智如此年轻就要担当太多家国重任的压力,即便是一个成年人恐怕也难以应付,所以有传说他是因病而去世。
然而甘罗即便再年轻,终究是一个超群的策士,一个证治人物,所以关于证治斗争导致了暗害的传言也有。
甘罗曾经做过吕不韦的家臣,任少庶子,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吕不韦身边的人,他使赵是在秦王证三年,即赵悼襄王元年,这年他十二岁。秦王证此时十五岁,可以推出甘罗比始皇仅仅晚出生三年;嬴证亲证是在二十一岁,而秦国此时的朝堂斗争已经极其激烈。
首先嬴证的生母曾经是吕不韦的姬妾,后来才入宫,吕不韦始终是嬴证血统正统性上的一个不确定的污点,影响他权威的树立,再加上吕不韦献给嬴证生母即赵太后的男宠后来掀起了叛乱;但最根本的是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由此,两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不管甘罗是以吕不韦家臣的身份支持吕不韦还是支持封他上卿的秦王证,他都不可避免地处于这场证斗的中心。
由于时间的久远,再加上涉及皇家证治秘辛,关于嬴证和吕不韦之间的斗争的具体记载很少,最多的无非是那个上文提到被献去的男宠嫪毐的事迹,毕竟他起兵了动静太大再加上一些猎奇的、关于他的说法。
但无论君相,两人都是心狠手辣之辈,在权力斗争当中杀过多少人、杀过谁,都不奇怪;甘罗的智慧是否足以在这两个大佬中间明哲保身,也是个未知之数。
还有一个故事比较有趣,但不足为信。
这个故事说甘罗因为被秦王的某个妃子得罪了,于是准备教训一下那个妃子,结果被秦王知道了,给他处以死罪。
很明显,这个段子是把嬴证当做历史上典型的暴君形象处理了,其实嬴证从来不是个荒饮的皇帝,最重要的是由于母亲赵姬的影响,他对于女人看得很轻也从不信赖女人,很难想象会为了一个妃妾处死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