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曾为魏延发出长叹,他在1963年来到武侯祠时说到: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又有了,比如魏延就该有,但却没有塑像······
想挽救魏延的名声忒难,估计无论如何努力都很难摆脱《三国演义》的“阴影”O(∩_∩)O以至于魏延含冤几百年,从民国起,几十位史家为其正名无果,哪怕司马光的《资治通鉴》900多年前就为他“平反”也没用。
诸葛亮对他的描述是“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也就是脑生反骨,我知道这词就是因为含冤的魏延同学,现在又变成了反骨仔总之都和叛.变有关。
其实魏延的作用要比关羽、张飞大得多,甚至有人将其军事才能形容为“堪比汉初三杰之韩信”,嗯······你高兴就好。
汉中郡的夺取标志着真正的三国鼎立态势确立,但刘备终究还是要返回成都,谁来镇守汉中的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无汉中则无蜀矣~”,家门被人家踹开则“蜀中一日数十惊”,对此,姜维明确表示不服,调整部署,为蜀汉灭亡埋下粗粗的一条祸根,就在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如此重任会交予张飞,连张飞都以为铁定是自己担起这副重担的时候,刘备却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魏延,所以说魏延是刘备最器重的武将并不为过,魏延也对得起刘备的信重,坚守15年,没有一个敌人能突破自己的防区。
魏延不是龟壳选手,他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多方面人才,也有人说曹魏方面除司马懿以外,无出其右者。
诸葛亮临终主持的“军事会议”说了什么
参与人有杨仪、费祎、姜维等,丞相告诉他们,命令魏延断后,姜维为双保险,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大军自行撤退。
也有人说丞相这是为了让魏延和杨仪二人带着一嘴毛双双成为路障状态被清除,为蒋琬、费祎、姜维铺路,丞相活着的时候,加上费祎规劝过无数次,都无法改善魏延和杨仪的关系,死后就更不要提了,这也是对费祎的一种保护,但凡对二人有些了解的都知道要兵戎相见,从魏延大帐出来,就费祎那速度就能明白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太危险了,内讧是避免不了的。
杨仪不敢去找魏延是因为怕死在当场,费祎拼命逃是因为自身危险另外要回去报信,他们事前都知道这种危险,丞相能不知道么?再看上段,这符合诸葛亮一贯的行事作风么,丞相啥意思呢,我死了你们就开始窝里斗吧,搞死魏延。如果他厉害呢?就把你们都搞死?丞相沉稳性子和极其小心谨慎的行事方法,做不出这种事来,因为后果未知,兵变的后果是不可控的,你怎么就知道魏延必死呢,用蜀汉的国运去赌么。
退一万步说,即便丞相要杀魏延也绝对会给出具体实施步骤的,他不是“我拿国运赌明天”的那种不负责任的人。
这么重要的军事会议竟然不找魏延?军师遗命不是当面说才会更有效果么,摸头杀的效果远比用仇人以遗命为由劝令退军要好。
(预判丞相死前为昏迷状态的前提下)谁是军中主帅?大军听谁的?这都还没个嘱托,先奔魏延下手,丞相会这样?本来魏延就有“不唯上”的毛病,“部下”的话他就能听得进去?尤其是死对头杨仪的话,魏延能听?诸葛亮没有那么傻,所谓的军事会议,就是一群退军派狐假虎威要挟魏延的诈骗之词。
对于遗言大概有三种推测:
①杀掉魏延
②抛弃魏延
③没有的事(杨仪等人因自身劣势假传遗命,丞相是先昏迷才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