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邬思道是恃才而骄、心高气傲之人,岂能活在别人的监视之下,皇帝也不行!于是,邬思道开始暗寻山头,很快就找到了同样对雍正忠心耿耿,而且有逢君之好的田文镜。到了田文镜那里,同样可以好吃好喝,舒舒服服的生活,因为虽然田文镜不知道他的底细,可是有李卫介绍,而且雍正时不时的问一问他的消息,比啥都管用。可是,对于邬思道来说,田文镜将是他从半隐走向全隐的推手。因为田文镜有几个特点可利用,那就是脾气和想往上爬。后来,在雍正寻访之际,邬思道用言语激怒田文镜,使得田文镜一怒之下下了逐客令,幸矣,邬先生终于可以隐退了。
当然,如月可能是雍正监视他的一双眼睛,不过,如月与那些朝廷老狐狸相比,一介女流之辈,泛不起什么花来。邬先生智斗帝王王爷都可应对自如,更何况如月。只要摆脱朝廷官员的监视,他基本上就自由了。
在邬先生“半隐”期间还是做了几件大事的,必须提一下。其一,就是指导田文镜搞倒诺敏大假案,瓦解了其背后的部分势力,给雍正新朝一把推力;其二,借为田文镜押送粮草之名,点破了年羹尧在西北围而不打的坏心思,化解了雍正朝因西北局势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其三,就是指导田文镜率先参年羹尧,撤年羹尧在河南的势力,为雍正朝干掉年羹尧这个威胁人物。邬思道半隐了,还为雍正朝着想。为的是报雍正的恩情,也是希望雍正在自己全隐之后念着彼此那么深厚的情感,能放他一马就放他一马,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要是真想找到他对于皇帝来说也不见得太难。
第三,邬思道全隐。
《雍正王朝》剧中,邬思道在田文镜下逐客令后,匆匆离开后,再无音讯,或许真的全隐了。而原著中,邬思道留给了田文镜这么一段话:
吾将南行,从此永诀于官场矣。感念同事共立之谊,临别代折,题为“参劾年羹尧辜恩背主结當乱证事十二罪”。此奏闻之,即年羹尧势力澌灭崩溃日,谓予不信,且拭目以待。吾此举非为君巡抚任上情,乃报大觉寺仗义执言之义,君自细思。邬思道顿首再拜。
其用意,还是让雍正放心,保证自己全隐之后的绝不会对雍正造成任何影响。当然,也有对田文镜多年照顾的感激之情。
不过,我们可以就此推断一下邬思道去往何方?
邬思道在离开田文镜时,带了钱和如月走的。说明如月很可能不是雍正的眼线,即便是也已经被邬思道调教好了,不至于影响自己的全隐。而邬思道本是无锡人,且留给田文镜的书信说他将南行,这里面有两种可能情况。
第一种,邬思道根本不是往南行,而是往西行或者冬行,北方排除,因为他一个中老年,到北方天寒地冻之地养老不是找罪受么?之所以他留信说南行,是用来蛊惑人心,好让他有足够时间逃。至于到底是往东还是往西呢,都有可能,不过不会是到西部极边之地。第二种,邬思道确实往南行,但是不是回老家,因为他在老家的名声还是挺响的,根本躲不住。他留信说自己往南行,是以防雍正熟知他的狡诈,故意往其他方向追。兵法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不过在了解够深的情况下,实则实之,虚则虚之,有时更管用。毕竟若如第一种情况,邬先生一个南方人,跑到不适应的环境养老,瞎折腾不一定还是找罪受。所以若此种情况,邬先生不会在江南,很可能去了福建广东等远离京城之地。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不确定到底是哪种。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邬先生成功隐退了,逃出了朝廷的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