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意是雍姬之母水旜了一个道理,父亲只有一个,但丈夫可以有多个选择。虽不是谁都可以做丈夫,但是可以有足够的备胎。父亲的备胎,名义上是父亲,但永远不会是原装货。
究竟先顾哪一头?
这个故事,看来没有多少可疑之处,像是个真事,典源也很清晰,并没啥值得多说的。
但故事提出的两难问题,却值得探讨一下。
第一,谋及妇人,宜其死也。
这话不是说,遇事绝对不能跟老婆商量,而是要看是啥事。不是有句话叫做“不听老婆言,吃亏在眼前”吗?
但关键要分清楚是嘛事哦,跟老婆商量去杀死老丈人的事,就不方便与老婆商量吧。雍纠最后招致被杀,死了也是应该的,郑厉公说的没错。
有意思的是,既然郑厉公明白这个道理,咋就不明白,安排女婿去杀他的老丈人,这事不靠谱吗?最后招致逃亡他国,岂不也是应该的吗?
幸好遇到了个傻女婿,如果女婿悄不声地跟老丈人联手的话,就不仅仅是个笑话,很可能郑厉公的脑袋先搬家了。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五十步笑百步”呢?
第二,忠义面前,往往是两难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说说而已。
“三纲五常”中的三纲说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是当时的法律条文。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国君说话不好使了,需要动手用粗,这本身就没有王法了。
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是王法。按道理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现任领导就是你的丈夫,你就得听丈夫的。念及父女之情,陷丈夫于不忠,是不合礼法的。
既然君不是君,臣不是臣,那么,夫就不是夫,妻也不是妻。
雍姬回娘家跟老娘商量此事,其老娘以夫为纲,似乎没错。但眼里还有国君吗?国君是一国之君,不仅仅是男人的国君,也是女人的国君。
但丈夫身为大臣,目中无君,也就别强求老婆眼中有君了。
第三,忠、义、情,一般很难说清楚孰重孰轻。
大多数人都是吃五谷杂粮的凡夫俗子,在忠、义、情面前,很难分得清轻重。
作为聪明的老板,最好不要把他们扯在一起,否则就是麻烦。
如果郑厉公不让女婿去杀老丈人,就避免了忠与情之间的矛盾,就不会置雍纠于两难境地。雍姬也就不会处于义与情的两难。
如果没有了忠义,那就只剩下情,也可以说只剩下利益,只有“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
之所以忠臣被称道,是因为忠臣往往需要大义灭亲,一般人很难做到。忠义说说而已,到时候是很难抉择的。
看到自己心爱的媳妇在河里挣扎,下决心去救老娘是有困难的。
身为人子,身为人夫,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永远不要让自己处于两难境地。
同样的道理,聪明的老板尽量不要让下属去做两难的事。否则,很难掌控最终的结局。
郑厉公不明白这个道理,其结局只能是非死即逃。
这是这个故事留给后人深思的地方,至于“人尽可夫”究竟何意,大家清楚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