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日益拓展中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五邑先民们不畏艰险,跋涉重洋,足迹遍及东南亚、印度洋和大洋洲等地。
“爸爸去金山,快快要寄银,全家靠住你,有银就好寄回。”这首民谣是侨乡特色的真实写照。越来越多的移民走到国外,将辛苦所得汇回国内,供养远在家乡的妻儿老小,五邑银信应运而生。
在五邑地区,人们把侨汇和书信通俗地统称为“书信银两”,简称银信。银信的内容一般涉及汇款的分配和使用、家庭经济状况、家族生意、家乡治安、国家大事、国际形势、移民证策以及孩子的教育、婚姻、出洋等问题。
被誉为“广府人出洋第一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江门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是五邑先侨出海谋生的重要口岸,形成了发达的银信业。
据史料记载,海口埠内西隆街上银行业最为兴旺,有万丰银行、宝源行药材、厚和押、锯信银号、宝荣银号兼米机、永茂银号兼杉行等,仅银号就有6家之多,被誉为“银行街”。因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海口埠也一度享有“小广州”之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海口埠的银信机构早已经不再运营,而那些保留下来的银号建筑和大量票据,则成为了侨乡辉煌历史最好的述说者。
银信承载着一代代华侨的记忆;而海口埠是过去五邑地区最重要的出洋码头之一。为深入挖掘相关文化资源,2017年,江门启动建设海口埠银信博物馆,欲借助广东省古驿道建设和海丝申遗,为海口埠注入新的活力。
C邀专家修复让遗址重现风貌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江门遗产点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中外贸易、国际移民和文化交流三方面。2016年8月,该市颁布《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在我国海丝申遗城市中率先完成立法保护工作。
据悉,该项法规划定了江门市海丝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上川贸易岛(含台山广海卫城城墙和紫花岗烽火台、紫花岗摩崖石刻、大洲湾遗址、方济各·沙勿略墓园、新地村天主堂遗址等)和“南海Ⅰ号”水下文物保护区(台山水域)等,明确了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保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该法规已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6年10月,“上川贸易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包括方济各·沙勿略墓园修复工程、“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改造、新地村天主堂遗址修复工程和上川贸易岛海丝展示馆四大项目。
记者在方济各·沙勿略墓园看到,教堂墙上的个别裂缝已被“打上补丁”,窗框上的彩色玻璃焕然一新,教堂外的环境也已修葺好,排水通畅,补种的植物生长良好,映衬出教堂的宁静。
“这次修复前,教堂已出现墙体开裂、玻璃残缺、排水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由于此前经过多次修复,1869年墓堂原貌已被破坏,为尽量恢复它的原貌,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资料,还专门组织专家到海外天主教的档案馆收集照片,通过对照资料和照片,找到依据后制定整体的修复方案,并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才开始施工。”海丝申遗办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教堂背后的大象山有一条190级的苦路,“路的原貌保留得较好,这次主要在旁边增加了排水系统,并对台阶稍作修复”。该负责人介绍,此次修复工程的难点在于工艺复杂,“以前的工艺没有传承下来,依靠现代的机器和人工难以达到以前的工艺水准,为此,我们专门邀请专家到现场督察指导,聘请了一批技术总指导,竭力达到修旧如旧”。
D能工巧匠破解“设计巧思”
修复工程除了技术难,修复材料难找、成本高也是一个难题。在新地村天主教堂展示区,笔者看到,神父楼的外墙已基本完工,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内部的修复和周边的排水系统修复。神父楼背后的上川贸易岛海丝展示馆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内部布展阶段。“神父楼和海丝展示馆外立面的青砖,都是组织了专人到各地收集运回岛上的。这种青砖目前已无法生产,收集到的都很珍贵,经过加工后,再用到这些建筑的修复上。”
此外,修复过程中还要破解一个个“设计巧思”。新地天主教堂和方济各·沙勿略墓园由同一名海外设计师设计,目前新地天主教堂仅存的建筑仅有神父楼一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