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发挥文化纽带作用
带动华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江门该如何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借助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加快发展文旅产业?
挖掘海丝文化团结海内外华侨华人
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指出,目前,2/3海外华侨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一半是广东乡亲。“如果没有华人、华商,很难说会形成‘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离不开华侨华人,他们是不可替代的力量。”
五邑大学教授石坚平认为,无论是过去的海上丝绸之路,还是今时今日的“一带一路”,文化在其中都起到灵犀相通的作用,因此应该挖掘好、展示好、宣传好,让海外的人认可这种文化,同时,也提升国人本身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认识。
江门市人大代表罗达全也表示,百年前华侨出洋,有相当一部分到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侨批虽书写的是家事,但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华侨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影响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今时今日,我们建设侨批博物馆,举办侨批展览,通过挖掘其中的历史,可以唤起华侨二代、三代的认同感,团结海内外的华侨力量。”
他建议,今后可让华侨文化展览走到港澳、走出海外展览,“尽管侨批档案已成为世界记忆遗产,但是,港澳和海外的华侨很多并不知道,通过这些展览,可以让他们了解上一代人与祖国的深厚感情,唤起他们‘寻根’的意识。”罗达全表示,今时今日,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仍会因投资国的各种不同规则而冒较大的风险,如果能够以文化为纽带,吸引华侨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借助海外华侨的力量,在两地间穿针引线,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适应当地的证策,降低投资风险。
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此前到江门考察时专门作了《“一带一路”与江门文化》的专题报告,他认为,华侨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江门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独特性。
对于江门在“一带一路”中该如何作为?他提出,可以成立江门海外广侨联谊会,并设置专门办事机构,在江门五邑分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之间建立密切关系,形成合作纽带,建立包括经济带、科技带、文化带、旅游带等在内的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关系,使江门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中心。
借助海丝申遗加快川岛旅游建设
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超全程参与了海丝申遗工作中环境整治方案的设计工作。在他看来,海丝申遗工作对国家及江门来说都是件大好事。“一旦海丝申遗成功,肯定会进一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通过海丝了解中国的文化。而江门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成功入选国家海丝申遗遗产点名单,等到申遗成功的时候,这些文化遗产更将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载体,并且极大丰富、提升江门的历史文化品位。”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陈南江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后,将对上下川岛的旅游业带来重要的发展契机。“相比周边城市的海岛旅游,川岛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弱,从而导致客流量相对较少。申遗成功后,相关的基础设施或相继跟上。下一步,建议加强海丝文化的宣传,加大产品的挖掘力度,整合资源,围绕海丝文化,开发一系列的产品。”他建议,可以把海丝文化嫁接到各种旅游产品中,“如可整合岛上的资源,打造海丝主题的酒店、客栈、酒吧,同时,发展海丝文创产品,丰富产品线,把上下川岛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海丝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