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一连五天的盛宴,不仅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看到农业农村发展潜力,为乡村振兴吸纳人才、科技、资金等,汇聚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澎湃活力和强劲动能,最终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耶斏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A推进农业产业化、多功能化经营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

  开平市家禽省级现代农业园小小鸭蛋“孵”化出上亿产值,让传统生产加工搭上科创“快车”,并依托马冈鹅“明星”效应,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型养殖业,带动园区内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2.54万元;“年薪”85亿元的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从“皮”到“链”,再到“园”打造三产融合典范,带动全区新会柑种植面积约10万亩,同时建立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

  放眼五邑,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正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充当起现代农业排头兵,推进农业产业化、多功能化经营,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创建1个国家级、7个省级、27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覆盖丝苗米、南药、茶叶、家禽、水产、水果、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以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和梯次发展新格局。今年6月,江门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家庭”迎来期待已久的“新面孔”——江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势产区产业园入选2020年第一批省级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获省级财证扶持资金1.5亿元。该产业园跨台山、开平、恩平,以打造“一带一路”江海门户冷链枢纽和湾区西翼物流中心为定为,按照“一核多点”的空间布局开展建设。截至目前,冷链产业园核心区已累计撬动12家农产品加工冷链企业总投资33.47亿元。

  建成后,江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势产区产业园将发挥我市作为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的作用,成为立足江门、联结粤西、服务湾区、辐射西南、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打造产区销区衔接、多种业态互补、线上线下结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体系。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助推器”。我市累计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分别达48家、42家和17家,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32万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此外,还创建了17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信誉农场)、5家粤港澳大湾区加工企业和14家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

  B农业品牌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新一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名单,广东省新增11个,我市就占了4个;9月,“广东省第三届名特优新农产品入库”名单公布,我市45个农产品品牌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一项项喜人成果,一个个突出数字,充分说明江门不仅拥有优厚的资源禀赋、扎实的农业基础,更有着响当当的“侨字号”农产品品牌,农业品牌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蓬江的凉瓜、江海的水果、新会的陈皮、台山的大米、开平的肉鹅、鹤山的红茶、恩平的簕菜……五邑农业“名片”琳琅满目。数据统计,当前江门已经培育和认证199个“三品一标”农产品、76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48个区域公用品牌和1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全省最多。在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方面,江门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示范村镇、4个省级专业镇和36个省级专业村。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