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五邑大地上,“六横六纵两联”的高速公路和“七纵八横”的城市快速路路网,雏形已现。
五年来,江门全市交通基础设施预计累计完成投资908.5亿元,比“十二五”增长了两倍,创历史新高。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24亿元,增长218%;城市快速路完成投资144亿元,增长103%。
道路通,百业兴。交通先行的“外溢效应”,正显现于城乡发展的日新月异中。
五年来,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改变了江门区位格局,释放了江门发展空间,引领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累计洽谈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735个,总投资超4500亿元,为江门注入了发展新动能。
中开高速白沙出入口开通当天,台山市白沙镇副镇长马健平喜于言表,因为距此不远的大湾区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即将动工,高速通车必将引来更多优质项目,他说,“高速改变了民众的出行,更带来了致富的前景。”
“以前在外面打工,现在回乡发展信心足,更看好未来”,站在白沙高速出入口,看着车来车往,白沙镇居民余灼飞信心满满,有远见的他已在圩上开好了商店,期待着生意越来越红火。
这是融入战略的湾区路和桥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
昂首阔步迈进新时代的江门人,迎来了“双区”建设、“双城”联动这一重大历史机遇。
融入战略,乘势而上。江门人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确立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地位,才能更好地实现省委赋予江门的“珠西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两个定为,才能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江门更大的贡献。
一座城的蝶变,从一座枢纽站开启。
2016年,江门站被赋予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定为;2017年10月,配套工程先行动工;2018年7月,站房正式动工……
昼夜奋战,蓝图落地。
2020年11月15日,江门站首日售票试运行。凌晨6时30分,一声汽笛直刺苍穹,江门站首趟列车载梦出发。
16日,“我宣布,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开通”,一声宣告响彻湾区,广东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屹立珠西。
百年前的那天,新宁铁路开启侨乡百年“铁路梦”;百年后的今日,江门站开启了新时代“枢纽梦”“腾飞梦”。
这是江门交通事业发展史上伟大的“里程碑”,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新引擎”,是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高效“加速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认为,江门站的开通,将形成“北有广州,东有深圳,西有江门”的新高铁网格局。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陶一桃展望,“未来江门的区位优势变为枢纽优势,地缘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江门自身优势变为融入大湾区的要素优势”。
抢抓“轨道时代”机遇,搭上湾区发展“快车”。五年来,江门轨道交通完成投资155亿元,较“十二五”增长187%,轨道里程达205公里,比“十二五”增加110公里。如今,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江门走出去的步伐更加有力。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成长记”,写满了江门市委市证府高瞻远瞩、超前谋划的“干”劲,写满了各级各部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闯”劲。如今,敢想敢干的江门人,正在把另一项“超级工程”变为现实。
黄茅海畔,迎风而立。长达十多公里的施工栈道,从岸边直抵大海中央,横卧碧波之上。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的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