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伙计高声喊着报告里头:"刘记发店刘师傅一行来吊——"
大厅上一班吹鼓手听得外头喊声,一下就呜呜咽咽吹打起来。茂丰号老板听得声音,一身孝服赶紧迎出来,见着的却是一班剃头佬倌,既非街坊邻舍,平日又绝无来往,不知什么道理,当时就呆了一呆。猛想着了亲家派来帮自己照料丧事的刘秘书,叫下他堂弟李老汉来给老爷子"角顶儿",恐怕是为此惹动了刘季,心里顿时有些着忙,连忙堆起了笑脸,朝刘季拱手谢道:"刘季师傅客气,在下实在不敢当!"
刘季只说:"总算是街坊,过来给老爷子磕个头也是应该的,顺便看看刘师傅做活,让大家长点见识。"一边就吩咐几个徒儿插了蜡烛,拜了两拜。
刘季的一双眼睛却只顾对着正站在尸床边上准备做活的李老汉。
刘季和茂丰号老板说的后面几句话原是丢过去给李老汉听的,那孝堂上所有的人听着无不替李老汉捏着一把汗,茂丰号老板更是把一颗心提到了喉咙口,因为这时候李老汉已经准备上手"角顶儿"了,刘季这一打岔,要是李老汉一分心,手上一个不稳,哪怕多落下一刀,便是给自家添下晦气,非同小可的事!茂丰号老板一张脸孔都变了色,却又发作不得。
大家大眼小眼都盯紧了李老汉。却见李老汉仿佛并没知觉刘季一伙人的出现似的,神情和原先一样平静,刘季进来时他正好摆起了架势,提了剃刀,当时总该听到刘季那完全是挑衅的话,但李老汉手指尖儿也没抖得一抖,那刀就在已用米袋儿衬起了尸身的茂丰号老爷子顶上落了下去。也没等刘季一伙看得仔细,这角顶儿的活儿已是干净利索地完了事,李老汉用毛巾把老爷子的头脸擦拭得清清爽爽,让人扯去垫衬的米袋,把老爷子尸身放平整,垫好元宝枕头,随后不慌不忙收拾好自己一副工具,放进小拎箱,等下来了,这才像见着刘季,打个招呼:"刘师傅指点!"
这一来,刘季倒被李老汉这副镇定自若的态度弄得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话。这时,李老汉却已经接过茂丰号老板递过的一个红封包,和大家拱拱手,扬长走出门外去了。
当李老汉在跨出大门时,他听到了刘季传过来的一句话:"过几天宜生茶园碰面!"
"宜生茶园碰面",可是一句开了杀戒的话,为什么?原来这宜生茶园是罗祖会"吃品茶"的地方。什么叫吃品茶?过去湘中民间,凡是碰上邻里纠纷、债务牵扯,或者亲朋龃龉一类的事,一方当事人就去借一处茶馆,泡好茶水,请来同行,或者亲戚朋友,或者地方上有些头脸的人物,给双方评理,得出一个说法,事后,理亏的一方就要遵了众人议定的意思去办,品茶的茶资也全部由他会钞,有一点民间法庭的味道。现在,刘季提出吃品茶,不就是给李老汉下了一道战书?
这天午后,宜生茶园的茶博士寿庆早早地在店堂里并拢起了四张茶桌,一排儿放下二十几把茶壶。没多少时候,双峰县城的一班剃头佬倌络绎走进茶馆来了,一边相互招呼着落座喝茶,一边就扯起刘季、李老汉的这桩事情。大家刚刚谈得几句,刘季进来了。看这刘季,五十靠边年纪,膀宽腰细,身杆笔挺,一张脸颧骨突出,两个眸子鲜亮有神,上身一件青布对襟夹袄,下面扎腿裤儿,家制白布袜子,一双圆口黑色布鞋,十分精神利索。他朝大家拱拱手:"刘季今天有扰各位!"随后就提起一把壶,给各人面前茶盅里"凤凰一点头"斟了一遍茶水。
一班同行只说:"孙师傅别客气,牙齿舌头也有磕碰的时候,总是同行,一说清楚就好。"
李老汉进城之小月 李老汉的性 福生活全部
正在这时候,李老汉也进茶馆来了,看李老汉的样子谁也想不着他会是"下九流"中人物,他四十三四岁模样,细挑个儿,清清秀秀,一个小分头梳得精光油亮,一套笔挺干净的中山装,很像是吃文场饭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