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心理

快一点老师再用力一点 好紧好大快点舒服使劲

快一点老师再用力一点 好紧好大快点舒服使劲

  下课的铃声刚响,佩玉就把学生放了。她要去小学接儿子,老公天齐出差了,晚上才回来。

  蒙特索里学校在杭廷顿大街上,和波士顿美术馆斜对角。天齐在美术馆的东方艺术部上班,平时是他接送儿子。

  越过美术馆门前的绿草坪广场,佩玉看见从美术馆正门的顶端,垂下来四片的画轴,巧妙地组合成一幅画作。

  “换了新广告,一定有新的个展了,怎么也没听天齐说起啊。”佩玉小声念叨。

  七岁的小儿牧童,指着那幅人物肖像广告,"妈咪,你在那个上面”。

  佩玉仔细一看,叫了一声,“天哪”,她用右手捂住张大的嘴巴,手上的包也都稀里滑拉地落在地上。

  巨幅人物肖像的右边,有一行竖字,用中英文写着,《中国艺术家廉牧村画展-------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

  佩玉慌乱地拉起儿子,飞快地跑向美术馆,“牧童,快点跑,五点钟关门,还有不到一小时了”。

  展览大厅的正中间,是一幅巨大的人物肖像,一位穿着黑色长裙的东方女子,手里揿着一支中华烟,红红的烟头,往外迸出红色的星星点点,落在纽约灰暗的天空。女郎扎着一根宽腰带,腰带上织进去的,是中华烟盒上抽出的所有颜色,大红,鹅黄,粉白……

  画的右角,有一行英文的介绍,“第一次,将这幅画以及前面的十六幅草稿,一同展出”。

  十六幅油画一字排开,画作旁边的纸签上写着,《一天一支中华》2003年,《一天一支中华》2004年,《一天一支中华》2005年……一直到2018年。

  这些画里,不变的是,一位穿着黑色长裙的中国女子,一支中华烟,和纽约的天际线。不同的是,人物越来越大,越发清晰,纽约背景,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

  唯一的道具,中华烟,也从原来的一个红色圆圈,摇弋在纽约漫漫的黑色里,变成一支礼花的喷筒,发散出一片璀璨。

  一声女高音的惊叹,唤醒了佩玉窒息,却又震撼的状态,

  “哇,这位艺术家画了这个女孩将近二十年。”

  “是的,这真够神奇的。”

  说话的是一对中年白人,像是那种既有生活品味,又有社会地位的人。

  中华烟,大红的烟盒,黑裙女孩,曼哈顿的天际线……眼前的这一切,瞬间把佩玉送回二十年前的纽约街头。

  那是2000年的7月,佩玉和牧村新婚不久,牧村申请上了纽约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学习油画,佩玉拿着F-2配偶陪读签证。

  同学朋友羡慕他俩,双双跨出了国门,但牧村和佩玉高兴之余也有担忧,牧村只拿到学费减免,生活费全要自己赚得,可学生签证按照规定是不能打工的。而佩玉,觉得以一个陪读身份出国,从属于别人,那怕这个人是自己的老公,内心也难免失落。可他们那会儿,把所有的钱,拿出来,也就够牧村考托福,GRE,学校申请费,机票了。佩玉想着,到了纽约,站下脚来,就去读个美国文学的博士。

  刚下飞机,他俩就住进画画的那些师兄弟已经租下的房子里。房子在昆斯区,离曼哈顿地铁一小时,还像国内学生宿舍似的,男生们一个屋好几个人,上下床。女朋友或者老婆来了,临时的,就大家让让,长期的,就在阁楼上,或者地下室隔出一小间,他们戏称,“丈夫,丈夫,一丈之夫”。

  他俩跟着画画的同伴一起,在曼哈顿街头画肖像,在中央公园,四十二街到四十四街之间来回转战。拿个小板凳,沿街坐下,给路人画肖像。他们不仅要和卖包包,卖工艺品的黑人小贩抢地盘,还要和纽约的巡逻警察周旋,在街头卖画是要办理营业执照的。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