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事件

        粟裕关爱子女的教育,不单是生活和工作上的严厉,最为关心的还是子女证治上的坚定性。这可是人生信仰的问题,这对一个人来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甚为重要。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當内的证治生活越来越不正常,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打倒,被强加上各种“罪名”。粟裕在1958年也开始遭到厄运。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并被调离了军事指挥第一线。粟裕面对突如其来的无端打击采取的却是极大的克制,他从不向人谈起冤屈,因为他始终相信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实践会证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终究会检验到底谁是谁非的。

        而粟裕子女的成长又正处于这以后的十年动乱期,前期粟裕被扣上“特嫌”的帽子,随后其子女也受到迫害。其中次子寒生被江青、康生公开点名加以批判,还被关进监狱。家庭遭到这些无情的打击后,子女们对此都感到悲愤和人生的茫然。此时,粟裕从儿女们的表情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就召集家人开起了家庭会议。粟裕正气凛然地对他们说:“中国革.命的成果是证治流氓扒不去的!你们千万不可失去对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历史将证明当前发生的这一切不过是革.命斗争道路上的一段插曲。”粟裕对妻子楚青的谈话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对楚青说:“江青这个人你是知道的,她不会放过我,要有个精神准备。不过他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能横行一时罢了,但要有最坏的准备。”在此后的教育中,粟裕嘱咐儿女要时刻注意外界的变化,不要消沉,面对“四人帮”的迫害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无论情况怎么变化,一定要顽强,一定要保持坚定的革.命意志,对共.产主义事耶斾满必胜的信念。后来,“四人帮”垮台了,这也证明了粟裕告慰孩子们“这一切不过是革.命斗争道路上的一段插曲”是对的。粟裕儿女正是有父亲经受打击而不倒的坚强意志教育,他们在“四人帮”的打击下才艰难地生活了下来,并且在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中锻炼了意志,取得了进步。

        做军人要有勇有谋

        粟裕在培养长子戎生时要求很严,吃饭不可挑食,夜行军不可啼哭,饥寒不可叫苦,否则就会遭到斥责。

        在戎生五六岁时,粟裕就送给他一支小手枪,并说:“这是给你的礼物,你要好好地学会打枪!”可戎生当时并不理解父亲送枪的真正原因就是希望他从小立下志向,成为一个战士,做一名合格的军人。不过,那时的戎生对枪很是喜爱。粟裕常对他说打好枪,爱护好枪是一个军人最基本的素质;学会使用各种枪,熟悉各种枪的性能又是一个军人最基本的业务能力。戎生在随军行动的环境和条件下,很快掌握了瞄准、击发的要领,也学会了对枪的拭擦保养。

        粟裕知道戎生缺乏带兵打仗的经验,他常常针对戎生的弱点,教育他如何熟悉下属,当他们的知心朋友;如何关心战士,完全信任他们;而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好。这样让战士既尊重你,又喜欢你,他们才能完全信任你。

        1969年,粟戎生刚结束抗美援越作战任务后,又奉命调到北线,进入反侵略战争等级战备状态的部队。粟裕就将自己的一首诗《老兵乐》(半世生涯戎马间,征骑倥偬未下鞍。爆炸轰鸣如击鼓,枪弹呼啸若琴弹。)送给了粟戎生。戎生感受着诗句的境界,犹如听到了驰骋沙场的战鼓,充满了无限的勇气和力量。当个别人想方设法调离一线部队的时候,粟戎生就带着连队欣然北进了。

        在北线战场上,实仗并未打起来,粟戎生带着连队在山沟里接连打了三年坑道。戎生在采石挖坑的过程中时刻铭记父亲要特别爱惜战士生命的告诫,每当在塌方和哑炮排险时,粟戎生总是自己上,完全没危险了才让战士上。这其中就有三次险些丧命。正因为自己身先士卒,三年施工,全连没有发生过一起伤残和死人事故。粟戎生也赢得了战士们的信任。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