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随着工作需要,粟戎生逐步走上团和师的领导岗位。粟裕与儿子戎生交流时的话题也就转移到了通过战例研究未来战争,而且对戎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他时常提醒戎生要注意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带兵作战不能光有勇气,更多的是要有谋略,战争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
粟裕在最后的岁月与戎生交谈时还提到作为团、师这一级对军队干部的锻炼很重要,要求戎生注意研究新的一代军人如何在和平时期和未来战争中继承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并赢得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胜利。粟戎生在此后的实际工作中时刻铭记着父亲的教诲,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军事指挥员。
粟裕之死
粟裕的病情日益加重,经专家汇诊,决定安装起搏器,因行证事故在安装起搏器的当夜引发暴发性肺炎,于1984年2月5日下午4时33分逝世。
医院专家会诊,一致认为粟裕同志需要安装起搏器,专家们的诊断是准确的,他们医治认真,手术也是成功的。但由于医疗外的环节出现意外,导致粟裕同志接受了两次手术,并在进行第二次手术过程中严重受冻,引发了暴发性肺炎。第一次进行手术时,专家们已在病人胸部切开口子,但打开起搏器密封包装时,却发现型号不对,该起搏器竟不是事先嘱用的型号,不得已只好临时缝合切口,把病人送回病房,并紧急派人重新采购。第二次手术是另一天下午,2时许,病人坐上轮椅,我们把他推到手术室,而手术室的门却锁着,赶忙去叫管钥匙的人开门,然而左等右等也不见来人开门,只能在走廊里挨冻等待。手术楼比病房温度低得多,走廊里则更冷,我们虽为病人加上大衣仍抵不住寒冷。好不容易找到人开门,已将近下午5点。进入手术室,室内是冷的,立即打开暖气,但一时温度上不来。粟裕同志脱去衣服躺在几乎是零度的X光手术台上做手术。手术结束,三位专家面带笑容说:“成功,成功。”我们还特地向他们写了感谢信。当晚半夜,粟裕同志发高烧,发生暴发性肺炎,终于不治身亡。
揭秘粟裕为何没有晋升为元帅的幕后真相
栗裕请求由中央军委直接组织指挥台湾战役,毛主席则决定这一战役仍由栗裕指挥。
共和国的开国战争和后来的朝鲜战争中,应该说有三个人战功最突出:林彪,粟裕,彭德怀。粟裕(1907-1984)成长为十大将军之首(其实应该给元帅军衔),得意于他的军功。46年到50年间,当时军内能与粟裕战功相提并论的仅林彪一人。1958年后,粟裕受到了错误的批斗,从此淡出军队的核心,直到辞世,在故后十年才被平反,1944年,当粟裕率领只有数千人的部队在苏北车桥歼日伪军逾千的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主席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华东野战军成立后,毛主席电告陈毅:"具体作战由粟裕同志负责。"
1947年8月,粟裕在将欲围歼整编74师的布置发中央后,收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来电:"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立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并最终粟裕精彩的完成了痛歼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的壮举。1948年5月,西柏坡城南庄,从不出门迎接當内同志的毛主席,竟大步走出门外,与粟裕长时间握手,并意味深长道:"17年了!"17年前,粟裕担任红12军64师师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先擒张珲瓒,后打谭道源。抚今追昔,两人都很激动。毛主席说:"你们打了那么多漂亮的大胜仗,我们很高兴啊!这次要好好听听你的意见哩。"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改变了原来马上渡江的计划,听取了粟裕的意见,就有了后来扭转中原战局的豫东战役,
孟良崮战役之后一周年,气吞山河的毛主席在西柏坡向粟裕面授中原大战机宜时问粟裕:"去年,也是在这个宜人的5月,你们在山东打了一仗......""在盂良崮。"粟裕回答。"战果如何?""全歼74师,击毙敌酋张灵甫。"毛主席含笑鼓掌:"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了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栗裕脱口而出:"蒋介石。他大喊,我的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毛主席:"还有一个人呢?"栗裕,"陈诚?"毛主席:"不足挂齿。"粟裕:"何应钦?"毛主席:"何足道哉。"粟裕,"白崇禧?"毛主席:"离题千里了。"粟裕:"那么是谁呢?"毛主席:"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我毛主席!"1948年开始的淮海战役共歼敌55.5万人,粟裕直接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就歼敌44万人。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上,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栗裕请求由中央军委直接组织指挥台湾战役,毛主席则决定这一战役仍由栗裕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