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时宋哲元所在部队调令已下,立即开往汉中,为此只能匆匆订婚。随后宋哲元随冯玉祥的十六混成旅又调至四川广元,常老先生亲送女儿去四川广元完婚,不料部队又下达开拔令。一直到1916年十六混成旅在四川绵阳驻定,宋哲元已32岁,常淑清21岁,才在冯玉祥将军亲自主持下举行了隆重而又简单的婚礼。
常氏夫人在“七七”事变后的1938年,将子女带到了香港。她本人由香港转赴内地,在宋哲元因病辞职休养时,她始终陪伴在身边,直至1940年宋将军逝世于四川绵阳。后来常氏夫人率子女居住过西安、上海、北京、香港,最后于1966年病逝于台湾。
收养义子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挑选了500名士兵组成大刀队,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
这时,有个大额头、方嘴唇的战士走到宋哲元前“扑通”跪了下来。宋哲元冷峻如铁:“男儿膝下有黄金,为何下跪?”士兵含泪作答:“小人名叫侯万山,只因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宋哲元盯着侯万山看了一会儿,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军务处长高声答“到”,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
喜峰口战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世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婴儿。他对部下郑重交待:侯万山的孩子就是二十九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叫做宋纪峰,一个叫宋纪峪,作为对喜峰口战役和罗文峪的纪念。18岁后,两兄弟才改回侯姓。